經過論證,劉正發現北方的大軍到了南方,很容易打成速戰速決的態勢。
南方的軍隊一旦潰敗,肯定逃不過北方大軍的追擊。
然而南方向北進攻,速戰速決倒是可以有一番作為。倘若僵持,那就必敗無疑。
南方溫熱,人們的著裝極其輕便。運動的時候會格外的靈活。南拳的盛行,也就得益於衣物的束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拳法講究四兩撥千斤,技巧性和靈活性就是其中的關鍵。南方人身上的衣物很少,特別是兩條手臂上,幾乎很少需要衣服防護。
南方人的靈活,從而帶給了修道之人相對快的速度。
南拳的基本特點是門戶嚴密,動作緊湊,手法靈巧,重心較低,體現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擊特色。
南方一帶人體形較為瘦小,力氣也相當弱些,因此特別重視下盤的穩定性,講究步法的靈活多變,多有扭拐動作如騎龍步、拐步、蓋步等),使身體可以靈活轉向。
南拳的上肢動作綿密迅疾,極富變化,有時下肢不動,拳掌可連續擊出數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勝。
在發力時,南拳大多要呼喝作聲,吐氣催力,以增大爆發力。南方人四肢較短,所以講究貼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發揮“一寸短,一寸險”的優勢。
南拳拳系中有許多象形拳,不僅有龍、虎、豹、象、鶴、蛇、馬、猴、雞等常見的象形拳,而且有獅、彪、魚、犬等罕見拳種。
南拳的技巧和速度,與南方的氣候息息相關。身上的束縛少了,當然就可以提升速度,也可以應用許多手上功夫。
然而到了北方,由於天寒地凍的原因,人們常年累月都會穿厚重的衣物。
人們的雙手受到衣物束縛,就沒有辦法保持靈活了。
功天之道,講究一寸長一寸強。
這也就是說北方人犧牲了身體的靈活性,卻獲得了絕對的力量。
北方人對戰,那就是純粹力量的碰撞。
這樣一來,雙腿的長度,就是一種巨大的優勢。
久而久之,北方人就把腿功當成了主流。
南方的技巧性拳法,到了北方很發揮太大的威力。
當然了,除非有人願意為了保持靈活性而少穿衣服。
北方人包裹得過於嚴實,拳法就沒有辦法施展了。
因而腿功就成了主流。
北腿特點手似兩扇門,全靠腳打人。
手主要用於防守,主要靠腿法來攻擊對手,架式開展,運動範圍大。
一般以黃河流域為界,黃河流域及其北屬北方。
北方多平原,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比較嚴酷,與之相適應,人的體質健壯,性格直爽,反應在拳式上,多長拳闊步,以進取勝。
北腿是北少林的一種傳統的彈腿,又名24路彈腿。也就是說這趟彈腿有24種腿法。
代表功夫譚腿。
其實北腿的存在,就是以絕對的力量彌補技巧的不足。
北方人的衣物,可以讓腿腳碰撞的時候得到很好的保護。
是以北方主場的時候,失去了技巧優勢的南方人,在強大的腿功面前很容易吃虧。
同樣的道理,當擅長腿功的北方人到了南方,面對靈活多變的拳法,能不能打到人都成問題。
結果就是空有力量,卻沒有辦法發揮作用。
腿功敗敵,在消耗方面肯定會比南拳大。
北腿若是不能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敗南拳,陷入糾纏則必敗無疑。
劉正雪城練兵,就是想要讓益州一帶的精銳擁有更為強大的力量。
畢竟技巧與計謀是相通的,南方人習慣以少勝多。這與南方複雜的環境息息相關。
畢竟很多地方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是不用計謀,即便是損失慘重也難有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