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思開啟資料採集系統之後,海倩的行動力資料就有了比較直觀的畫面。
“爸,這也太奇怪了吧!我看那海倩還有行動力,為什麼不繼續執行任務?”蠶思問道:“還有在行動力和執行力之間,那些灰色的資料究竟是什麼東西?”
“阿思,沙海尋樹困,難重重。人都是有惰性的。”劉正解釋說。
劉正把行動力比作工作能力,再把執行力比做上班。至於灰色的資料,就代表著目標人物的惰性。
惰性的存在,或許不會削弱目標人物的能力,卻會影響目標人物的產出。
也就是說按照海倩的能力計算,不考慮惰性因素,她每天可以在沙海里行走一百里。
然而根據蠶思統計的資料,卻發現海倩的平均行走里程只有八十里。
二十里的差距,就是行動力和執行力之間的差異。
也就是說本來具備日行百里的海倩,受到惰性影響之後,竟然只走了八十里。這就是執行力不足的直觀資料。
戰略大師制定方案,若是隻考慮行動力,結果就是紙上談兵,必敗無疑。
然而一味的盯著執行力看,又會導致大量的行動力閒置,造成浪費不說,還會影響產業佈局。畢竟各行各業之間的配比,需要精準的大資料提供支援。按照執行力匹配產業結構,就會導致各行各業生產過剩。
畢竟惰性只會影響目標的執行力,卻不會削弱行動力。一旦消除惰性,就可以釋放更多的執行力。
如何正確處理惰性的影響,就需要戰略大師細緻入微的考察。
“爸,你說要怎麼才能使得執行力不造成一絲一毫的浪費?”蠶思問道。
“阿思,從理論上來說,人是有可能突破行動力極限的。只不過這種爆發很不穩定,還容易造成錯誤評估引發致命危機。一般來說,戰略大師都不應該考慮突破極限行動力的特殊狀況。”劉正說道。
劉正覺得戰略大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合理的規劃出執行力的波動範圍,然後再研究出抑制惰性的辦法。
有人認為生存危機可以抑制惰性,於是就把以戰代練奉若神明;也有人認為人的行為受思想控制,偉大的目標才是激發鬥志的關鍵,於是就在戰前動員方面開動腦筋。
劉正覺得要消除惰性,就得全方位的瞭解目標,從而制定出合理的訓練方案。
就拿海倩來說,她從來都沒有吃過苦。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知難而退。這種性格使得她的執行力嚴重偏低,根本就沒有匹配上她的行動力。
蠶思想要做戰略大師,就得從執行力提升方面著手。
普通級的戰略大師,只需要做到合理配置現有的執行力就可以了。雖然說會造成一定的浪費,但是勝在安全。
專家級的戰略大師,就需要綜合評估目標的狀態,從而預留出一定的執行力空間。這種安排可以刺激目標,減少浪費。當然了,這種做法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只不過風險在掌控之中,是可以接受的。
王者級的戰略大師,就會在提升目標執行力上有所建樹,使目標的執行力接近或者是完美匹配行動力。
這種涸澤而漁的配置模式,因其風險太大而不被大量使用。
況且這種風險是無法掌控的。成則威震天下,敗則遺臭萬年。
換句話說,王者級戰略大師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在賭國運。成則興盛,敗則滅亡。
“爸,既然王者級戰略大師的方案非生即死,為什麼還會有人選擇冒險呢?”蠶思問道。
“阿思,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更何況世事難料,人們在做事之情,但凡是猶豫不決者,註定會錯失良機。唯有那些冒險一搏的人,才有機會享受榮耀。這樣一來,大家都不會介意風險,只會接受選擇之後的結果。王者級戰略大師冒險成功的收益,才是時人追逐的目標。至於冒險失敗,人都沒有了,再追究罪責也沒有什麼意義。”劉正耐心的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