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決定隨同白玉的大軍一起行動。
距離漢武城十里,學生軍安營紮寨。
“大帝,漢武城守軍七十萬,由三傑四將統帥。”白玉拿著一疊厚厚的資料,認真的介紹說。
劉正接過一看,最上面是關於三傑之首韓信的介紹:一將功成萬骨枯,以律治軍,無情可言。狡兔死,走狗烹。欣逢漢武,光耀九天。
緊接著就是蕭何:鎮國撫軍,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私心太重,坑朋害友。只可利益牽連,不可交心。為臣善終,為君必夭。
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張良: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然而有盜取帝王龍運之嫌,受天地大運排斥。張氏可以遍及天下,永世不得為人主。
三傑之後,便是四將:
四將之一,儒將衛青:出身微末,追亡逐北;以一人之力,建立一個家族並傳承萬世。將軍之志,為後人之凱模。
悍將霍去病:封狼居胥,力壓北狄。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三百年漢道永昌,冠軍侯。羽林軍中羽林郎,輕騎出塞魂歸鄉。
老將李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鎮御北疆胡難越,志若廉頗老難封。守城之將,難興軍功。
貳師將軍李廣利:宣漢道,鑄雄風;接外敵,知世界。可為漢室知曉世界之大的第一人。
三傑四將,同駐漢武城,由英雄陣營護法,漢武大帝統領。
七十萬大軍,都是百戰精銳。
劉正也沒有想到,居然可以在英雄陣營見到漢武大帝。
隨心鐵騎壓陣,學生軍聞令而動。
白桐派李風前出喊話,邀英雄陣營統帥漢武大帝陣前敘話。
三傑四將眾星捧月,護著漢武大帝前行。
劉正帶著眾將,也迎了上去。
“奇怪,你本來是我劉家血脈,卻又從天命上斬斷了與老劉家的聯絡,這是為何?”漢武大帝望著劉正,忍不住的問題。
“漢武大帝,你的豐功偉績,傳承萬世而不朽。成也推恩令,敗也推恩令。推恩令的確加強了中樞的權勢,卻也壞了嫡長繼承製的根本傳承。後世之人,只要姓劉就敢自稱漢室宗親,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覬覦社稷神器。”劉正答道。
漢武大帝聞言,總算是明白了劉正的道理。
推恩令讓所有的皇族血脈機會均沾,動不動就挑釁帝王的權威。到最後搞得劉家一盤散沙,再也無法形成合力。
推恩令的存在,其實是給了世家操縱皇權的機會。有野心的皇族血脈與虎謀皮,最後鬧得雞飛蛋打,魚死網破。
“推恩令沒有錯,喚醒了皇室血脈的野心才是原罪。”漢武大帝說道:“以前嫡長繼承,其他人即便是不願也會捏著鼻子認賬。現如今機會均等,誰也不甘心俯首稱臣。”
劉正當然知道,推恩令從法理上奠定了兄終弟及的合法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嫡庶之別。
怪不得孫權可以名正言順的拿走孫策打下的江山,皆是推恩令的作用呢?
劉備肆無忌憚的搶奪族譜,其根源依據就是推恩令的法理效應。祖輩打下的江山,後人均有機會繼承。
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皇室內部的分裂,也是將兄弟鬩牆由單純的權利之爭,變成了令人談之色變的生死之爭。最大的根源就在於繼承江山的機會均等。
機會均等,就意味著不死不休。由理念之爭變為生死仇敵。兄弟之爭註定無法善了。
“漢武大帝,推恩令推掉了皇家的親情,使得登臨大位的人變成了孤家寡人。皇族內部,再也無法打造成鐵板一塊。”劉正說道。
漢武大帝不再說話了,推恩令一出,兄弟之間就不是義氣之爭,而是生死博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