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的參謀長慮事求全,在決斷的時候總是會猶豫再三,總想找到更好的辦法。這可是兵家大忌!戰場決策瞬息萬變,每一次猶豫都會變成不可逆轉的失誤。
戰鬥一打響,參謀長的猶豫讓外圍陷阱形同虛設。本來可以利用兵力投入配合,藉助陷阱遲滯敵軍的推進速度,替後續部隊的跟進爭取時間。可是參謀長一聽十萬魏軍衝陣,頓時就猶豫了。畢竟敵軍太強了,派出一個都的人主持陷阱,還有命返回大營嗎?
參謀長的這一猶豫,可就錯失了排兵佈陣的最佳時機。等到他下定決心派出部隊的時候,魏軍已經搞定了沒有人主持的大部分陷阱。
外圍陣地戰就更加的殘酷了,參謀長又在堅守和退回大寨之間拿不定主意。魏軍攻勢如潮,等到參謀長做出決定的時候,外圍陣地已經丟了。
如此反覆,大營內部的三萬多興漢軍將士算是徹底的絕望了。兩名副將失去了主心骨,只好各自為戰。對於參謀長那些馬後炮式的軍令,只能束之高閣。
魏軍主將徐庶火眼金睛,對於興漢軍大營的變故洞若觀火。見狀立即調整佈置,對前營的興漢軍展開猛攻,對後營的興漢軍只是牽制佯攻。
興漢軍張泉部的參謀長見連續數道軍令都弄巧成拙,反而讓原本有序的大營陷入了混亂。戰場上的形勢太複雜了,前一息正確的決斷到了下一息就變成了錯誤。參謀長失誤了幾次,索性放權給兩員副將自行決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副將的全域性觀總是差上那麼一絲,恰巧被徐庶抓住機會各個擊破。參謀長見大營的防線漏洞百出,只好派人向張泉求救。
躲在暗處的劉正聽了張泉部傳令兵的話,總算是明白了文人帶兵的缺點——想得太多,遇事求全;猶豫再三,錯失良機。
但凡讓文人帶兵打仗,勝不會大勝,敗也不會大敗,只是虛耗軍餉而已。領兵一萬,足以吃窮一州之地;領兵十萬,足以吃窮一國。文人領兵,肯定會遷延時日。大軍疲於奔命,耗損的錢糧物資更會令天下崩潰。
想到這裡,劉正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件事情——諸葛亮六出祁山大戰八年,漢中郡打成了窮光蛋。怪不得興漢軍進入的時候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文人帶兵的結果就是軍民窮得叮噹響,不想造反也得造反了。
興漢軍伏鳳峪臨時營地,龐統和張泉又開始了爭執。
“龐參謀長,現在的情況是大營即將不保,情況萬分緊急!”張泉大聲說道:“敵方主將徐庶主動出擊,華陰城情況不明。倘若咱們棄大營不顧而透過伏鳳峪繼續奇襲計劃,大營裡的四萬多興漢軍將士群龍無首,肯定是必敗無疑!拿四萬多將士的生命去賭華陰城空虛,這樣的戰法我不同意!”
“張督帥,徐庶其人好任俠,是膽大包天之輩。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拿下華陰城,長安城就無險可守了。”龐統說道。他劍走偏鋒的毛病是改不了了。
“對不起,龐參謀長,犧牲四萬餘同袍去搏一個華陰城,我沒有那樣的冷血。哪怕是錯失良機,我也得回去救援。”張泉不打算再跟龐統扯皮,而是斬釘截鐵的說道:“眾將聽令:屯長劉民,負責保護龐參謀長隨後跟進;其餘將士隨本督帥一起回援大營。”
“張督帥,咱們還沒有打掃戰場呢?”負責協助楊三寶大戰魏軍殘部的都尉起身說道:“興漢軍戰場條例有規定:臨戰勝利,必須要打掃戰場,務必讓陣亡的敵我雙方將士入土為安。不可令豺狼虎豹啃噬將士的遺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移植花草樹木,化解戰場上的血腥煞氣。”
“大戰在即,劉民屯長,打掃戰場的事情就交給你部了!”張泉也知道大戰之後容易爆發瘟疫,忙從諫如流的吩咐一番之後就帶領大軍回援。
劉正見張泉沒有貪功冒進,總算是感覺到了一絲安慰。對於龐統的行為,只能用崽賣爺田不心疼的理由來解釋。文人帶兵,對於將士的辛苦無法感同身受,對於同袍情誼也沒有切身體會。這就導致了在排兵佈陣的時候沒有把將士們當人看。
直到此刻,劉正才把以文抑武的心思打消了。用文人將兵,絕對是軍人的災難。倘若文盛武衰,興漢國將無敢戰之兵。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