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的隊伍多是荊州南郡一帶的人,這回到了街亭。躲在山坳裡還可以勉勉強強的適應。一旦把隊伍拉到南山,就會成天頂著黃沙吹冷風。那司馬師會給興漢軍街亭守軍調整身體機能的時間嗎?
“老魯,謝謝你的提醒!”郭淮說道:“是我考慮不周。我只想著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卻忘記了咱們身上穿著厚重的棉衣。就算是下令全軍衝鋒,將士們笨重的身體有能力提速嗎?”
“是呀!沒有速度的衝鋒,跟活靶子沒有什麼區別!”魯淑望著牆面一般的南山地形圖說道:“這個季節上南山,比留在街亭老城更危險。要是換了盛夏季節,左右為難的就是司馬師了。”
郭淮終於明白了——原來左右街亭戰局的關鍵因素是風。盛夏東南風,攻山部隊的命運可想而知。只是現如今西北風肆虐,守山部隊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郭淮的部隊剛換了新軍裝,以荊州人的體格,換上了厚重的棉衣之後,作戰的方式也得隨之改變。畢竟裝備的重量增加了,行動速度勢必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就意味著南方軍隊的速度優勢會被嚴重的削弱。據南山軍校的調查資料顯示,北方的騎兵到了南方,移動速度甚至還不如南方的步兵。
兵源的地域差異會直接影響兵種的配置。北方人適合做騎兵,特別是重騎兵。南方人適合做弓箭手和輕步兵。
郭淮南征北戰幾十年,總算是明白了南方人的優點是擅長在崇山峻嶺中穿行,徒步行軍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缺點就是體格嬌小,正面對抗容易吃虧。
如今荊州出身的將士到了街亭前線,原本輕便的裝備突然增加了份量。體格的缺陷就暴露出來了。突然增加了一倍負重的將士們,想要保持原有的速度水平簡直就是痴人說夢話。
大軍居高臨下衝鋒,速度可是關鍵。然而穿上棉衣的將士體能有限,即便是偶爾爆發一下,也沒有體力持續太長的時間。
郭淮最終決定依託街亭固守。將士們換了抗寒裝備,在個人防禦力上得到了加強。以棉衣的特性,魏軍的刀盾兵想要建功,只怕沒有那麼容易。
至於敵方的槍兵,想要接近固守的興漢軍將士,只怕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郭淮為了佐證自己的判斷,命令各校都派出一隊人馬,參與臨戰軍事演習。
魯淑很快就得出了綜合評估:地形因素和裝備的重量,都會影響行軍速度。反倒是氣溫對行軍速度的影響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郭淮說道:“老魯,看來這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還是有道理的。我覺得知彼全靠情報和分析,才會有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不算則不勝。”
“知彼只是讓咱們堅定信念,最佳化佈局。”魯淑說道:“其實最關鍵的還是知己。就拿這回來說,要是咱們還拿著荊州集訓的參考資料制定作戰計劃,肯定會栽一個大跟頭的。”
“是啊!沒有了引以為傲的衝鋒速度,南山屯兵就是找死!”郭淮說道。
街亭佈防就這樣定下來了,魯淑制定計劃的核心內涵,在於最大限度的減少將士們體能的消耗。完全拋棄速度優勢,利用大型裝備改善各部的防禦能力。
郭淮強調說:“老魯,不要指望咱們的將士可以具備重盾步兵的結陣對抗能力。體格缺陷,要儘量的避免正面對抗。”
“老郭放心!戰場的設計我有經驗!”魯淑說道。
興漢軍街亭各部立即開始佈置戰場,準備與魏軍全面對抗。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