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出於各種考慮,身不由己的替那名爭功的文科生站臺。魯肅向劉正請示之後,直接調整了論文答辯的時間安排之後進行公佈。
武科生的論文答辯其實比較簡單,畢竟都是與軍旅有關的課題。南山軍校的存在,更是讓武科生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
同比之下,文科生論文課題的難度就令人窒息了。沒有資料儲備只是最小的問題,實驗器材的缺失才要命。
再加上一部分文科生忙於起鬨放鬆了自我控制,直接導致了很多文科生連論文的第一稿都沒有完成遞交,更不用說進入論文答辯的相關流程了。
興漢學院高層在此之前並沒有公佈論文答辯的順序。只是按照一直以來的排位順序,通常都是武科生先考,綜合科次之,文科生是壓軸的存在。
論文答辯的順序公佈之後,所有的文科生都目瞪口呆了。就連那名自認為受了委屈的爭功文科生,也失去了折騰的力氣。畢業可是學生的大事,誰也不敢繼續胡攪蠻纏以至於失去畢業資格。
魯肅、郭嘉和賈詡主持了諸葛恪的論文答辯。
魯肅的問題很簡單:武將出徵之後,如何與後方協調糧草輜重?
諸葛恪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是出將入相合而為一,身在前線也可遙控朝堂。這樣一來,後方官員就不敢輕慢對待。把持大義行事就好,誰敢搗亂一刀砍了,再治一個翫忽職守的大罪。
二是挾文臣子嗣隨軍,誰敢不配合,那就在家中坐等陣亡通知書吧!想要安心在前線打仗,必要的牽制手段必不可少。
三是哄好主公。不管戰果如何都得說主公想聽的話。主公久在深宮,勝則喜,敗則驚。眾所周知,一旦主公高興,想要什麼都好說。一旦出現敗績,想要拿到錢就不容易了。
魯肅對於諸葛恪的回答不置可否。說句實在話,諸葛恪的手段雖然說有些上不了檯面,但是卻是確保前線勝利的最佳策略。協調後勤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把更多的人綁上戰車,讓同僚心甘情願的出錢出力。
緊接著就是郭嘉的問題:如何對待山越?
諸葛恪的闡述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對於那些願意出山且接受郡縣官員治理的山越百姓,採取提供良種、耕牛、指導開荒種地。相信三年之內便可以站穩腳跟。
二是對於那些主動出山卻與當城官府為敵的山越了,堅決打擊絕不容情。不想當冤大頭,不能當冤大頭,不敢當冤大頭。既然成了敵人,那就只能消滅。
三是對於那些不願意出山卻同意與當地官府交好的山越人,雙方可以簽訂互不侵犯協議。同時開闢雙方共同管理的商品交易市場。既可以互通有無,又可以進行友好的交流與對話。
四是對於那些既不出山,也不願意與當地產府交流的山越人,可以在要道設立關卡進行隔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資助友好的山越人擴充實力。
郭嘉對於諸葛恪的回答十分滿意。區別對待才是真正的良策。大部分山越人都可以成為當地官府的朋友。然而總有那麼一小攝頑固的人想要不勞而獲。這就需要用區別對待的手段進行識別,確保不會引狼入室。
賈詡見諸葛恪面露得意之色,忍不住的丟擲了一個大難題:如何對待宗室大臣?
諸葛恪直言不諱:
對於主公倚重的宗室,大可折節下交;對於主公特別厭惡的宗室大臣,一定要敬而遠之;對於那些透明的宗室,只需要做點頭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