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夏率部重新佔據了宛城之後,就面臨兩個迫不及待的需要解決的對手。
一個是屯兵酈縣的右中郎將朱雋統帥的漢室北軍精銳三萬。
另一個就是釘在博望坡的討逆校尉劉正帶領的興漢軍鐵軍一萬三千。
孫夏看著血流成河的南陽太守府,對座中的三位領軍大將說:“韓忠,興漢軍是你的老對手了,就由你統兵五萬出戰如何?”
韓忠聽了之後,臉色十分的陰沉,他實在是底氣不足呀。
趙慈說:“大帥,既然韓忠將軍有什麼難處,殺雞何必用牛刀。不如讓我領兵三萬,拿下博望坡。”
孫仲說:“大帥,關於興漢軍的情報,咱們知道的不多,這仗可不好打呀!”
孫夏說:“不好打也得打。咱們要想在南陽站穩腳跟,就得面對這兩個實力強勁的對手。”
孫仲說:“大帥,黃巾軍出戰可是一錘子買賣,只許勝不許敗。朱雋和劉正都有源源不斷的援軍,咱們卻只能孤軍奮戰,就連近在咫尺的穎川波才部,也沒有能力支援咱們。”
孫夏嘆了口氣說:“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若是可以選擇的話,我情願不進這宛城。這就是一座牢籠,把咱們圈在裡面動彈不得。”
趙慈見孫夏不發話,就有些急了,於是就說:“大帥,趙慈願意立下軍令狀!”
孫夏終於回過了神,對趙慈說:“趙先鋒執意出戰,我也是非常高興,戰場上風雲變幻,誰也無法保證必勝。立軍令狀可不是兒戲,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以免自縛手腳之後急於求成,反而壞了大局就得不償失了。”
孫夏為了保衛宛城,派趙慈帶領三萬黃巾軍進攻博望坡,爭取消滅或者打退幽州興漢軍,解除迫在眉睫的威脅。
再命令韓忠領十萬黃巾軍進駐西鄂縣,守住宛城的北大門,抵禦右中郎將朱雋的北軍精銳的進攻。
先說趙慈,得了將令之後,立即整頓本部人馬,隨後接收了孫夏補充加強給他的兩萬黃巾軍。
趙慈是個急性子,立功心切的他只是簡單的編制一番之後,又申明瞭三軍號令手段。就帶著草草成軍的黃巾軍朝博望坡方向前進。
劉正收到趙慈大軍來襲的訊息之後,立即命令周泰率部進駐屈申關,替興漢軍守住西南方向上的大門。
郭嘉見劉正還是愁眉苦臉的樣子,於是就問他:“校尉大人,周團長身經百戰,丹陽團又是天下少有的精銳部隊,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嗎?”
劉正說:“這屈申關的情況不明,也不知道丹陽團的進展怎麼樣?趙慈畢竟跟過秦頡一段時間,懂得漢室大軍的套路,也對咱們興漢軍毫不陌生。既然他敢來,就肯定會有相應的對策。俗話說:猛虎架不住群狼。丹陽團精銳不假,畢竟人數有限,只有趙慈部的十分之一。這讓我不得不多想哪?”
郭嘉說:“校尉大人不用擔心,典團長的天衛團就在博望坡西南一帶活動,相信有了兩個團的互相配合,就算是不能戰而勝之,也可以保持勢均力敵的態勢。”
劉正說:“精兵扼守險關,趙慈部以三萬烏合之眾來襲,一定會蟻附攻城。戰端一啟,只怕會多有殺傷。興漢軍的手上,終究還是要沾上普通百姓的鮮血。”
郭嘉說:“校尉大人不必煩惱。既然他們願意附逆作戰,把自己的不幸強加到別人身上,就應該有身首異處的覺悟。既然出現在戰場上,就只能在生與死之間博一個前程。俗話說:怕死何必去從軍,拿起刀槍須膽壯。”
劉正說:“好了,就讓我們一起坐等丹陽團的戰報吧!”
再說周泰領了將令,回駐地立即整頓人馬,並且讓第一連整隊輕裝,率先趕赴屈申關。
丹陽團第一連的連長,姓徐名盛字文向,琅邪莒縣人,是第一批興漢軍陸軍軍官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之一,與黃忠的女兒黃舞蝶和甘寧的長子甘瑰,並稱首屆三傑。由於田家堡陸軍軍官學校的前身是南山軍校,他們三個又稱南山三傑。
如今黃舞蝶在第一軍中聲名鵲起,是鼎鼎有名的巾幗英雄;甘瑰也在海軍中風生水起,成了錦帆艦隊錦帆號的大副,算是子承父業。
只有這徐盛無依無靠,好在成績優秀,被教務處的處長蔣欽推薦,進入丹陽團中做了尖刀連連長。
徐盛在南山軍校中學習了半年,又在新組建的軍官學校進修一個月,這才以第一名的結業成績進入丹陽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