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之中,諸葛亮面對強勢崛起的曹操,也是束手無策的。
伍習歸曹,給曹操增加了十萬大軍。
司馬懿歸曹,讓魏軍得到了五萬大軍。
獻帝歸曹,魏軍得了三萬羽林軍。
再加上陳留本來的兵馬。
擁兵三十萬大軍的魏國,成了天下第三大諸侯。
第一大諸侯是劉正的興漢國,擁兵八十萬。
第二大諸侯是袁術的吳國,擁兵五十萬。
至於袁紹的晉國,只能屈居第四。
諸葛亮翻看著手中的情報,心有不甘的對劉備說:“主公,虎威將軍關羽,孤軍駐守郟縣,實在是大危險了。”
我建議:
虎威將軍關羽調駐酈縣。
虎信將軍馬謖,大軍退回葉縣。
可以暗中放出訊息,讓吳王袁術派出大將樂就接防。
全心全意保全南陽,把咱們的拳頭收回來。
劉備問:“軍師,那元直怎麼辦呢?”
據說他也在襄城,拉起了一支兩萬人的大軍。
就這樣放棄了,也太可惜了吧?
諸葛亮回答說:“襄城的位置很重要,向北可以支援郟縣,向南可以支援舞陽。”
若是向東,不僅可以威脅許都,還能牽制曹操的魏軍主力。
只要襄城不失,魏軍就無法佔據穎川全境。
元直師兄天縱奇才,應該可以替主公力保襄城。
魏軍想要從葉縣方向進攻宛城,就得先拔掉襄城這顆釘子。
元直師兄,任重而道遠哪?
更何況穎川南北兩路大軍同時撤退,襄城的斷後任務就更重了。
主公可以寫信告訴元直師兄,等打敗了魏軍之後,會在宛城給他和兩萬勇士樹碑立傳。
劉備開始猶豫了,諸葛亮的這番話,擺明了是要徐庶孤軍奮戰到底,誓死報效忠漢國。
他不想放棄徐庶,諸葛亮的權力慾望大大了,有的時候,連他這個主公都得服從指揮。
諸葛亮永遠都是對的,至於有人犯了錯誤的話,他會自貶一番,犯錯誤的那個人就得上斷頭臺。
劉備相信諸葛亮是忠心的,可是這種忠心是有條件的——一個聽話的主公,才是好主公。
徐庶守襄城,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諸葛亮需要徐庶死守襄城,至於那些參與守城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結局,他沒有考慮過。
劉備嘆了一口氣,諸葛亮的安排很完美。
讓徐庶帶著穎川的父老鄉親跟魏軍死磕,竭盡全力的消耗魏國。
一來是加深穎川百姓與魏軍之間的矛盾。
二來是讓徐庶身敗名裂。
徐庶是長社人,與襄城百姓算是同鄉,要是激怒了魏軍引發屠城,這陷害鄉鄰的罪名就坐實了。
要是他拱手讓城投了魏軍,那不忠之名就得流傳後世了。
殺人誅心,好一招不見血的手段哪?
劉備老奸臣滑,對諸葛亮有了幾分恐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