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譽帶著扶黎軍作為先導部隊,負責與馬超進行協調,安排興漢軍進城的相關事宜。
張繡在遼東屬國奮鬥了十幾年,槍騎軍獲得了第一支入城隊伍的殊榮。
劉正和趙雲,龐統一起,帶著一萬白馬軍隨後入城。
至於剩下的將士,留守昌黎大營。
鑑於遼東屬國三面環敵,劉正決定保留昌黎大營,保護昌黎城的安全。
徐榮已經在昌黎城中佈置好了興漢王的臨時行宮。
劉正順利的入主臨時行宮之後,立即召開了軍政會議。
龐統主持了會議,並且把劉正處置昌黎城中十萬漢人奴隸的辦法公諸於眾。
張繡和徐榮一致同意了劉正的辦法。
畢竟昌黎城外的良田已經廢棄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已經改造成了烏桓人的放牧場。
想要退牧還耕,難度倒是不大。
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十萬漢人奴隸都得吃飯,靠興漢軍養著,那也不太現實。
必須要實現自給自足。
關於遼東屬國,劉正已經讓總執政官魯肅頒佈了法令:
興漢國中無二國。
所有的封國一律改為郡縣。
劉正決定:
改遼東屬國為昌黎郡。
在賓河渡口建立內河港口城市錦州城,作為昌黎郡的治所。
周倉為臨時太守,帶領兩萬興漢軍,指揮七萬烏桓俘虜,按照馬鈞提供的圖紙進行建設。
在錦西一帶擇地建設海港城市,甘瑰帶領一支艦隊進駐錦西,建立環渤海海軍訓練基地。
至於建築工人,等到錦州城的主體建築完工之後,將抽調五萬烏桓俘虜供甘瑰使喚。
接下來就來昌黎郡的防禦問題。
徐榮帶領五萬興漢軍,作為大軍統帥,坐鎮昌黎城。
徐譽帶領一萬興漢軍,進駐險瀆城。
至於扶黎城,由興漢國警察部隊接手。
至此,徐榮成了昌黎郡的最高軍事長官。
至於昌黎郡的正式太守,就由北山大學的優秀畢業生田豫擔任。
田豫抵達錦州之後,將接替周倉的職務,並且主持錦州城的建設。
為了加強上谷郡的力量。
劉正命令:
徵東將軍趙雲,帶領兩萬白馬軍,進駐上谷郡。
徵西將軍馬超,帶領兩萬神威軍進駐安平郡。
張繡帶著槍騎軍,隨劉正回中山城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