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帝和文武百官,會活生生的把忠臣折騰成奸臣。
袁紹極不情願跳火坑,然而卻無路可退。
興漢元年一月,獻帝重新回到了洛陽城的皇宮之中。
興漢元年二月初二,獻帝帶著文武百官先登壇祭天,再告祭太廟。
文武百官重新佔據洛陽城的朝堂。
興漢元年二月十五,獻帝東歸之後的第一次大朝會隆重的召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獻帝吸取了長安城的教訓,似乎有意識的打壓袁紹軍。
獻帝詔命:
國丈伏完為大司農,掌管錢糧開支,至於錢糧從哪裡來,找袁紹要。
國戚董承為驃騎將軍,兵馬來源也交給袁紹來提供。
楊奉為車騎將軍,自行招募兵馬。
左靈為尚書令,負責處理朝中大小事務。
胡車兒為羽林中郎將,負責皇宮戍衛。
蔣義渠為司隸校尉,負責保衛洛陽城。
袁紹為大將軍,任縣王,田豐為國相。
這樣一來,洛陽城的兵權一分為三。
其中驃騎將軍董承和車騎將軍楊奉,麾下以西涼鐵騎為底子,算作一股勢力。
他們擁兵三萬,獻帝計劃弄出二十萬直屬部隊。
蔣義渠本來是袁紹軍中的一員,如今得了獻帝的器重,搖身一變,就成了洛陽城中的新貴。
蔣義渠本部兩萬,獻帝又給出了五萬的編制,直接恢復到當年洛陽北軍的水平。
由於頭頂上有兩個主子,算是一股騎牆的新興勢力。
袁紹軍的主力大軍二十五萬。
幷州屯兵十萬。
剩下的分駐洛陽城周邊的八大關隘。
偃師屯兵八萬,作為袁紹的直屬部隊。
獻帝的存在,直接把袁紹軍搞得四分五裂。
蔣義渠成了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角色了。
左靈執掌朝政之後,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迫使許攸交出了大部分財政大權。
許攸據理力爭,總算是保全了任縣王的獨立開府權。
左靈見許攸退步,於是就見好就收,硬生生的把洛陽城中的財政體系,折騰成了兩個系統。
有了錢之後,左靈的動作就大了起來。
他先是把有限的錢糧,優先的滿足了文武百官的胃口。
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才交給董承和楊奉養兵。
至於蔣義渠的洛陽城守軍的供給,左靈直接讓任縣王府提供。
由於蔣義渠的軍隊已經從任縣王府剝離了出來,直接導致了後勤保障上的變故。
蔣義渠向任縣王袁紹求餉,袁紹礙於情面和出於大局考慮,同意了撥付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