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叮囑完,黃氏、韓氏、月如和老五等人也與大家道別過了。
潘啟向院內院外的一眾鄉親團團作了一揖,道:“潘啟多謝眾鄉親前來相送,就此別過,有機會到京師,一定到舍下來。”
眾人紛紛拱手還禮,鬧哄哄嚷成一片。
潘啟對身邊的眾人道:“上車吧,”說罷徑自與黃氏上了一輛馬車,韓氏和月如、妞妞三人共乘了一輛。
其他人等也紛紛上了馬車,楊成貴一揮手,一百兵士飛身上馬,劉志臣看看一切停當,吩咐一聲:“出發!”
一長溜馬車緩緩啟動,呼呼隆隆的向著村口去了。
車隊沒有在同安縣停留,沒著正街穿城而過,出了東城門,就上了去晉江縣的官道。
馬車裡,潘啟與妻子倚著軟軟的靠墊,挨著肩膀坐著。黃氏時常掀開轎簾看著外面的風景,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欣喜。
“景色好看嗎?”潘啟問。
“景色比起白礁村也差不多,只不過感覺有些新鮮,長這麼大,我最遠去過同安縣城,還是第一次出這麼遠的門。”
“可惜這次是坐海船,若是在以前,到了杭州上船走運河北上,那一路的風景才是看不夠呢。”
“能坐上海船去天津,已經讓多少人都羨慕煞了,世上哪有那麼多事都可著人意的?”
黃氏臉上盪漾著幸福滿足的笑意:“一家子人高高興興的在一起,比再好的風景都強。”
潘啟緊緊的將妻子摟在了懷裡……
當晚宿在了晉江縣,第二日吃過早飯繼續趕路。
因劉志臣提前命人稟了鄭文輝,他率人出城十里相迎。
事先已經得知潘啟次日便要上船啟程,而晚上必定是陳中堂與何軍門作東相請。所以鄭文輝一再相邀,務必請潘侍郎全家賞光去吃上一頓午飯。
潘啟本不願與鄭文輝應酬兜搭,但這泉州到底是他的地面,不好太過駁他的面子,只得勉強應了。
將潘啟全家送到知府衙門後,楊成貴向潘啟別過,率隊回營向何軍門繳令去了。
鄭文輝在知府衙門裡擺下了四桌豐盛的席面,正堂裡的一桌坐了潘啟全家和劉志臣,鄭夫人也出面作陪,外面三桌坐的是潘啟的隨從及縣裡來送行的人員。
宴席開始,鄭文輝與夫人殷勤的讓酒佈菜,兩個侍女一旁站立,捧酒執壺頻頻為客人斟酒倒茶。
潘啟因晚上還有陳、何二人相請,加之自己也沒有興趣與鄭文輝周旋,所以每次端杯只是小抿一口,鄭文輝也不敢強勸他,倒是自己每次勸酒,必一飲而盡。
幾杯過後,鄭文輝對潘啟道:“潘大人百忙之中回鄉這幾日,竟然還發現了一樁人命關天的冤案。”
“若不是大人及時發覺,險些鑄成大錯,真是讓下官羞愧無地!下官先自罰一杯,再敬謝大人!”說罷,端起酒杯“呱”的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