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王木匠家,趙冬沒有直接回去,而是拐到了村裡趙鐵匠那裡,定製了一口大鐵鍋。
而孫梅從學堂做飯回來,也沒歇著,就開始點豆腐了。
製作豆腐的步驟其實很簡單,先要將磨好的豆漿過濾,過濾掉的豆渣孫梅沒有丟,用蔥花炒一炒,卷在博餅裡吃,很香的。
過濾好的液體,就是豆漿了,下一步就是要煮豆漿。煮豆漿也是個技術活,時間不可太長,否者就會影響豆漿質量。
待煮好後,就是最關鍵的一步了,用燒好的石膏點豆腐,石膏點豆腐的技巧,只可意會不和言傳,或老,或嫩都在實踐和琢磨。
這個孫梅前世琢磨過,還是能把握得好的。
她統共做了兩種,一框豆腐和一盆豆花。
等趙冬趕回來時,正好趕上豆腐要定型。他帶回來的豆腐框,正好排上用場。
趙冬讓木匠在豆腐框底下刻了圖案,四行五列的小方塊,豆腐成型後,表面會有紋路,正好方便到時候切豆腐。
半個小時後,豆腐成型。
拿下壓板,開啟蒸布,白嫩嫩的豆腐便做好了!
孫梅還調了一個秘製醬料汁,用來伴豆花用的。其實,她也想著做些甜的,比較方便,撒些白糖就行了,但是這裡的糖賊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趙冬說,集市上賣的,一斤就要二十六文錢。雖然空間裡也有一些,但孫梅想留著自家吃。
做成鹹口的也正好,北方地區,大多愛鹹口豆花。
在孫梅切之前,趙冬先稱重計算了下,一斤豆子,出了差不多三斤豆腐,做豆花的話,一斤豆子能出十二斤半的豆花,可以做十八碗。
按照先前兩人商量好的定價,一斤豆腐賣三文錢,一碗豆花一文錢,
現在豆子的成本價也才一文錢一斤,這麼算下來,還是有很大的賺頭的。
想著這些,孫梅突然有些小激動了。
趙冬:“咱自己留一塊晚上吃,其他的分好,給村長和石頭他們送去吧。”
“行。”
昨晚,趙冬已經想好送那些人了。
村長家肯定是要送的,自分家之後,村長就對他們一家多有照顧,而且,村長家威信也高,值得信賴。
趙屠夫家,趙冬的意思是送些去的。
之前雖然沒有太大交集,但上次趕集時,他遇到了去集上賣肉的趙屠夫,這人雖然看上去五大三粗,但人挺好的,還心細。
知道他有做生意打算,還熱心的給他講了做生意的各種注意事項,所以,趙冬覺得,可以讓他幫忙掌掌眼。
——
切好後,孫梅便端著一碗豆腐和一碗伴好的豆花,先去了村長家裡。
村長大兒媳田氏,正在門口扯著兒子的胳膊,教訓他,瞧見孫梅過來,才鬆開了手,那孩子彷彿獲救了一般,一溜煙竄回了家。
喜歡農家小福女有空間請大家收藏:()農家小福女有空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