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迅速被“懂的都懂”淹沒。
一反常態的是,走在輿論前鋒的服眾傳媒此次卻未進行任何相關報道。
這些輿論熱度不斷飆升,持續近一週,幾乎傳遍了帝國的每個角落。
吳勳和林正陽時刻關注輿論風向。
若發現輿論轉向吳勳,準備全力公關。
結果,這一週,媒體和民眾的關注點都與吳勳無關。
邵家那邊更沒任何引導性的舉動。
吳勳見到如此情況,暫時放下心。
看來,邵承璽是把林正陽的話聽進去了。
也是,他本來就不是真兇,邵承璽絕不會蠢到被人利用。
就在大家以為所涉事實僅此而已時,情報局於新週一下午,舉行了一次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的主題是:公佈近期爭議的資訊素失控事件調查進度。
此次發布會上,情報局將這些日子收集到的證據首次公開。
證據全部公開後,敏銳的記者立刻發現,情報局有意將證據進行了分類。
一類是明面上、大量直接指向兇手是吳勳副總統的證據。
另一類則是分散但又透著某種共同指向的的關聯線索證據。
眾人不敢明說,心裡卻都明白,似乎這些關聯線索證據都與聲波資訊素有關。
會場一片嘩然。
公佈的證據鏈清晰顯示:吳勳既是兇手,又似乎還有隱情。
這種矛盾的定位,讓公眾徹底陷入不解和猜疑。
情報局也開始賣關子,只公佈證據,不發表任何傾向性言論。
新聞發布會結束後,整個總統府都陷入輿論旋渦。
新一輪的輿論浪潮又開始。
就數吳勳最為焦頭爛額。
他料到邵承璽會反擊,卻沒想到對方竟選擇如此刁鑽的手段。
不指控、不定性,只將事實攤在陽光下。
如此一來,邵承璽根本不用親自下場,而是逼吳勳自證清白。
要自證,就必須道出真兇。
當晚,吳勳團隊開始大量公關。
吳勳在會議室指揮公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