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小卉被說得稀裡糊塗的,原來錦華是有這層意思的,錦華不想和常樂這麼對峙下去,於是就準了常樂娶靈兒的想法,那麼常樂就不可再對錦華無禮了。
而這後果——就是以後錦華可以更方便地靠近木小卉!
唉,木小卉算來算去也沒算得過錦華啊。罷了,錦華也是為所有人著想,至少,以後木小卉不用對常樂講道理說錦華如何好了。看常樂現在對靈兒甜如蜜就知道常樂以後會對錦華恭敬了。
只是,木小卉自己要如何面對錦華呢?
不知以後要如何面對錦華,木小卉在想著,卻聽素衣說起了天庭的事。
木小卉是對天庭的事不感興趣了,但是一想到天庭的事有關三界福祉,就認真聽了起來。
素衣所說的莫過於天庭的掌權者。
首先是女媧和錦年,錦年現在是年帝,但依然是將自己沉醉在妾室之中,卻無子嗣。
天庭權力早已落入女媧手中,女媧只為自己的權力著想,一切都是為了她自己,從不考慮三界,可即便如此,女媧強大的官網也支撐著她掌權。
“唉,素衣,你對我說這些也沒用啊,我能做什麼啊?難道去推翻女媧?”木小卉嘆息:“只可憐凡間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
素衣也只有嘆息著:“現在也不知怎樣才可推翻女媧了,不知誰有本事一舉剿滅女媧的勢力。遙想從前我父皇掌權的時候,雖不是三界共和,但也不似女媧這般混『亂』不堪啊。”
素衣提到她父皇就是玉帝了,木小卉對玉帝也不想聽,說來玉帝是木小卉一家三口的仇人,卻是木小卉的家公,是常樂的爺爺,就算再不願,那木小卉也得聽聽玉帝如何了,就算是為了逝去的持煜吧。
聽素衣說到的是玉帝玉後的近況都不好。
七位公主裡,素衣和皂衣嫁給了錦華,生下兩個女兒,日子清靜自在。
其他四位公主都陸續出嫁了也生育了,生的都是女孩。但因為這四位公主都各自忙著或者『迷』戀修行,對孩子照顧不周,所有女孩都在未滿月的時候夭折了。
聞聽此言,木小卉搖頭哀嘆:“這四位公主沒有母愛情義,只顧自己修行不顧照料孩子,就算修行地再好又有何意義?就如現在的女媧一樣,將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掌權之上,權力慾越來越高,最終會掉進深淵出不來的。”
扯太遠了,目前為止,四位公主的情況其實就是太在乎修道,只為了將來的地位,而不顧自己的女兒,導致女兒早亡。
這樣的話,玉帝玉後就有許多外孫女了,如玉帝以前說的,只是玉帝只說對一半,玉帝的原話是“朕會有很多外孫和外孫女”,但結果玉帝只有外孫女。
那就認命吧,只有外孫女就外孫女吧。玉帝和玉後從不去看望這些外孫女,一直期盼著青衣公主生個外孫,但青衣這裡無望了,玉帝玉後就盼著其他女兒生外孫兒。
但情況已經如此,玉帝玉後每一次聽到一外孫女的死訊都會難過不已,於是就去了外孫女的葬禮了。
如果恥笑玉帝玉後,那可以說他們活該,他們嫌棄外孫女,不去看望剛出生的外孫女,結果直接去參加了外孫女的葬禮了。還沒見過外孫女一面就要送她們永遠離去了。活該啊!
漸漸地,玉帝和玉後對其他女兒無望了,覺得她們都不是好母親,那玉帝玉後也沒權勢了,就只有來看望僅剩的兩個外孫女靈兒和妙兒,也就是素衣和皂衣各自生的女兒。
靈兒和妙兒可愛乖巧,很得玉帝玉後喜愛,雖然玉帝玉後心裡還是想要外孫,但對靈兒和妙兒從未說過半個討厭的字。
從此,素衣和皂衣也是“母以女貴”,在玉帝玉後心目中的位置大大提升,這都是靠著靈兒和妙兒這兩小精靈。
“這是素衣和皂衣的福氣來了,也算是時來運轉吧。不過我猜素衣和皂衣並不在乎這運氣什麼的,只在乎靈兒和妙兒將來過地是否好。”木小卉一語中的。
素衣點頭稱是。
兩個少『婦』都能明白做母親的心思,一切為了孩子著想。
素衣說到最耀眼的一位公主,就是青衣,木小卉凝重起來了。感覺肯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