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6章
再次收到辛勤發來的訊息,是三天之後。
他問她:【這幾天過得怎麼樣?】
又過了三天,仍舊是這麼一句:【這幾天過得怎麼樣?】
而後這個間隔變成了一週,他還是這樣問她:【這幾天過得怎麼樣?】
在這三天又三天一週又一週當中,淩田有好幾次想主動聯系他,但終於還是忍住了。
她漸漸接受一個現實,辛勤可能在手機日歷上設了個提醒,每三天來問候一次,要是沒什麼問題,再把間隔延長到一週、一個月,而後徹底淡出她的生活。
他加她微信,不是為了寫論文,更不是養魚,只是作為一個滿懷理想的好醫生,真心地想幫助她。
她不能辜負他的信任,濫用他的善意。
所以,每次收到他的問候,她也只是回答:【挺好的,謝謝辛醫生關心。】
辛勤會繼續問:【血糖有沒有好好記錄?】
淩田回:【記了。】
隨即點開 app,截圖給他發過去,以證明自己沒說謊。
辛勤看了說:【模擬糖化 6.2,也沒發生過低血糖,挺不錯的嘛。】
淩田回個開心的表情。
其實,正常值的上限是 6.1。
而且,根據這個 app 的設定,低於 5 高於 10 就會顯示“不合格”。淩田有時候測出來高過 10,會記一個比較低的數值。有時半夜醒來似乎有低血糖的症狀,頭痛,出汗,心跳快,但她不會去測血糖,繼續稀裡糊塗地睡下去。她也知道這麼做是自欺欺人,但就是忍不住還是會這麼做。
就好像她對辛勤說“挺好的”,事實卻是,那一個月,她過得並不好。
四月初住院的那幾天,徐玲娣和淩建國正好去寧波祖籍掃墓。在當地住了半個月之後,他們回到上海,來女兒女婿家送土特産,進門就看見桌子上各種血糖儀的耗材,以及好幾本糖尿病自助書,起初還以為是田嘉木或者淩捷的身體出了問題,結果聽說是淩田,一時晴天霹靂。
徐玲娣一直哭,說怎麼會這樣?田田才幾歲怎麼會得糖尿病呢?
淩田直覺又回到了住院的第一天,但也只能反過來安慰外婆,把辛勤那些雞湯都用上了,說沒關系的,也就打個針,只要控制的好,一點事都沒有。
徐玲娣哪會信這個,當即對淩捷說:“不行,還得再帶田田去別的醫院看一下。”
淩捷說:“a 醫附的內分泌科已經是全國排得上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