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還在於,這種立體加工技術,他也只是聽說過,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精確的無痕切削,更是聞所未聞!
他不由看著老紀問“這個劉萬程先生,現在在哪裡?”
老紀心裡就笑了,心說劉萬程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還真不是吹牛。他簡直料事如神,僅僅幾張圖片,就把這位見多識廣的古斯拉夫給釣到了,而且是緊緊咬著鉤,不肯鬆口了。
他臉上故作平靜說“他帶著家人去第聶伯河上的水電站了。他跟我說,過兩天,想去黑海走走。”
古斯拉夫就問“紀,你可不可以聯絡他,約個時間,我們見一下面?”
老紀說“沒問題。我在這裡,你這麼照顧我,我能給你幫上忙,也是我的榮幸。”
就拿出電話來,聯絡劉萬程。
當然了,老紀和劉萬程說中文,具體說了什麼,古斯拉夫是一句也聽不懂。
過一會兒,老紀掛了電話,對古斯拉夫抱歉地笑笑說“劉老闆說,他白天要陪著家人遊玩,實在沒有時間。你如果想見他,只能晚上。而且,他對這裡不太瞭解,晚上不想出來。你如果有空,可以到他住著的辦事處公寓裡去見他。”
這馬西奇可是堂堂世界知名公司,發動機技術堪稱一流,跟洛馬相比,也不遑多讓。這劉萬程一個小小中國製造企業的老闆,竟然口氣這麼大,一點面子沒給古斯拉夫,連老紀都覺得有些不妥了。
不料古斯拉夫並沒有生氣,立刻就對老紀說“好的,你告訴他,晚上七點,我準時過去拜會他!”
老紀惴惴不安地回了辦事處,就等著劉萬程回來。
劉萬程正帶著大家在第聶伯河邊上玩的忘乎所以,好像根本就沒有拿古斯拉夫的拜訪當一回事。
這裡河水清澈,涼風習習,周圍一片大自然的風光。這可比米國或者中國人為製造出來的景點強多了。大家就在河邊釣魚、野餐,欣賞這曠野的美麗風光。
下午的時候,大家又坐了船,到水壩對面的島上去,觀看哥薩克遺留下的城堡。
薩巴耶娃介紹說,這裡就是著名的哥薩克的誕生地了。
十七世紀以前,這裡是被波蘭王國統治的地方。哥薩克源於突厥語,人口多來自於逃亡農奴、宗教難民、叛亂貴族和罪犯。他們不堪忍受貴族壓迫,紛紛逃離莊園,來到扎波羅熱謀生。
這裡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且離當時波蘭王國的統治中心極為遙遠,波蘭貴族們也無力管轄,拿他們沒有辦法。
哥薩克們在這個由波蘭王國統治的邊境地區,在人跡罕至,尚未開發的南烏這片肥美的大草原上耕作、漁獵,過上了自由、富足的生活,也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他們。
在整個十六世紀,哥薩克這一群體在第聶伯河中下游逐漸形成並發展壯大起來。
因為這裡的第聶伯河中石灘錯落分佈,烏語中石灘就叫波羅熱,扎波羅熱意為石灘以南。
扎波羅熱是第聶伯河許多支流的匯入口,多為茅草、蘆葦、灌木叢生的沼澤與河漫灘。
再往南,就是他們所在的這個地方,河中央有大大小小的石頭島嶼。
十七世紀中葉,哥薩克們利用這種地形,紛紛在石島上建立圓木構築的簡單營地,抵禦韃靼和波蘭人的入侵。
後來,波蘭國王被迫承認了他們的存在,並收編了一部分哥薩克,在小霍爾提察島上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要塞,構築了大量防禦工事,甚至有專門的炮塔,主要利用他們防禦韃靼的侵略。
從此,分散的哥薩克聯合起來,成為了有組織的群體,此地的哥薩克也被稱為扎波羅熱哥薩克。
正是有了這些要塞和扎波羅熱哥薩克,各地的哥薩克才被團結在一起。
自由而浪漫的哥薩克們並沒有一味防禦,他們勇敢戰鬥,主動出擊,不斷襲擊和攻陷韃靼人的城堡,甚至打到君士坦丁堡郊外,一把火燒了韃靼人的港口。就是波蘭人欺負他們,他們也毫不手軟,打得他們狼狽逃竄!
透過不斷地戰鬥,哥薩克們的民族使命感逐漸形成,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為烏克蘭而戰鬥,為了保衛烏克蘭的土地、人民和宗教信仰,從此逐漸成長成為一支讓烏克蘭永遠驕傲,令世界膽寒的勁旅。
喜歡重回下崗時代請大家收藏:()重回下崗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