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等簽證的這幾天裡,四個人一起去了許多的名勝古蹟,爬了長城。
而劉萬程最喜歡的,卻是在那些還沒來得及拆除的古老街巷裡散步,感受古都原有的人文民俗。
與名勝古蹟相比,他似乎更喜歡那些充滿了一般百姓生活氣息的東西。
在這一點上,傑奎琳和劉萬程非常相似。
那高大恢宏的帝王宮殿,處處體現著王者的威嚴,令人歎為觀止。
但在劉萬程眼裡,他看到的卻全是罪惡。
上萬斤的巨石,幾人才可環抱的樑柱,從遙遠的南方運到這裡,不知耗費了多少百姓的生命,浪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如此不體恤百姓的帝王,要求他的臣民愛他,愛以他為代表的國家,可能嗎?這恐怕正是造就了國家百年恥辱的根基所在!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帝王視百姓為牛馬,百姓為什麼要拿你這個帝王當祖宗供著,為什麼要熱愛你這個混蛋帝王建立起來的國家?
你兵強馬壯的時候,百姓不敢反抗,一個個麻木不仁,呆如木雞。當你衰弱不堪,被列強痛扁的時候,也就無怪乎大家幫著列強燒你的宮殿,搶你的寶貝了。
封建帝王統治之下,民不知有國,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和恥辱。而這巍峨的宮殿,正在每日每夜,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這些悲哀和恥辱!
所以,劉萬程不喜歡這些古蹟。在他眼裡,這些東西不是華夏文明偉大的體現,而是一種殘酷統治制度遺留下的恥辱。
在這一點上,中東某小霸做的,才是智慧。你敢往我這邊扔一個火箭彈,我就敢用更先進的武器,打你個滿地找牙!你打我一巴掌,我就懟你十拳,咱看誰怕誰!當然,蠻不講理,佔領人家的地盤不值得提倡。
但與民惠,富己國,修兵備,厲兵秣馬,以牙還牙,打服對手,讓對手看到你就害怕,不敢和你為敵,不敢騷擾你。
掌握著比對方先進十倍不止的科技,比對方富裕不下一百倍的財富和民力,反倒讓對方打的俯首稱臣,年年進貢,歲歲稱臣,最終王國。這都得懶惰愚蠢到什麼程度,才能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來?
這遺留下來的,又哪來的驕傲可言?
劉萬程的這些奇談怪論,也就只能和自己家人說說,要是到公開場合去宣揚,非讓別人當神經病給抓起來不可。
魯迅先生說,國人都被關在一個密不透風的鐵皮屋子裡,眼看就要都被悶死了。這時候,他醒了,明明知道於事無補,也要吶喊幾句。明明知道把周圍的人叫醒,會讓他們死的更痛苦,還是要忍不住吶喊。
也許,可以吵醒更多的人,把這鐵皮屋子給敲破呢?
而時至今日,這個鐵皮屋子就當真不存在了嗎?
所以,他喜歡那些古老的,屬於老百姓的民居和小巷,那才是老百姓智慧和古代文明的寫照。在他眼裡,那些東西反而更有價值,更值得保留。
傑奎琳之所以能和他觀點一致,喜歡跟著他轉悠那些古老的小巷,倒不是有他的這些民族主義思潮,她只是著迷於那裡濃濃的生活氣息。
狹窄雜亂的,汙水橫流的街道,被成片的平房包圍著。街口寬闊一些的地方,有一個漆了白漆的,賣早點的三輪車。油條、焦圈兒、豆汁兒,還有那戴了白套袖、白帽子的攤主,以及圍著攤主和三輪車的幾個小矮桌。小矮桌邊吃早點的,穿著背心、拖鞋,搖著蒲扇的居民。還有遠處巷子口外傳來的,隱約的叫賣聲,這一切都令人著迷。
和劉萬程在矮桌上一起吃著油條,喝著豆汁兒,她就對劉萬程感慨說“爸爸,我要是真的是你女兒就好了。”
劉萬程一愣,問她“你不就是我女兒嗎?”
傑奎琳自管自地說“我太愛這裡了。雖然有時候吵鬧,可這吵鬧在我心裡,會變的那麼安詳,那麼寧靜。
如果我真的是你的女兒,就不會有許多的煩惱。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在這裡買套房子,一輩子定居在這裡,我會天天早上陪著你,這樣出來吃油條,喝豆汁兒,我這輩子就知足了。”
劉萬程心說,你還是沒把我真當爸爸,還是當你的戀人。有女兒一輩子陪著爸爸住的嗎?
他只能顧左右而言他說“你剛才的感覺,其實是體會到了一種古老的人文氣息。所以,你才聽到了吵鬧卻感受不到吵鬧,反而感覺到了安詳。所謂大隱隱於市,你有這個悟性,當真難得。這種生活氛圍、節奏,真的值得懷念和留戀。”
心裡卻在想,這時候這裡的房價還不算貴,倒是當真可以考慮買一個四合院下來。既然傑奎琳喜歡這裡,等她上完了大學,就讓她來這裡生活、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何苦逼著她像張靜和高秀菊一樣,吃那麼大的苦呢?
他就把自己這個想法和傑奎琳說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