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勇這個退居幕後,不求有功,只求無過的策略還算明智,不至於激起更大的民憤。也可以在總廠舉棋不定的時候,暫時躲過一劫,為自己偷偷運動高層,設法調走,換個廟繼續當菩薩爭取時間。
這時候,二分廠的當家人,相當於又換成張年發了。
多少年來,張年發就像一臺電腦一般,忠實地執行著上面的指令。違抗命令這個詞,在他的程式裡,是沒有的。
可是,現實的殘酷,卻連這樣的老實人,都被『逼』的更改了自己的程式,而且一次比一次膽大。
他是水手,就必須得盡到自己的責任。為了那一條船上,所有弟兄的生命,他別無選擇。當弟兄們的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任何指令對他來說,都是無效的。
他老實、忠厚,卻不笨。上面不撤換劉勇,無非就是舉棋不定,正在研究之中。
在江山機器廠,當官也是講究規矩的。政工幹部轉生產幹部,看似風光了,其實就是一步險棋。因為這是兩條『性』質和做事完全不同的道路。看著都是幹部,做事方法和晉升的規矩,都有很大的區別。
政工幹部往往講究和同級的生產幹部完美配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至於如何晉升,則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了。靠關係也行,靠錢砸也有,反正上去的,都有這方面獨到的才能。
生產幹部講究就多了,但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你得多少的有點管理能力,最少也得佔全部本事的三分。
你比如說二分廠,沒有劉萬程創造奇蹟之前,也就是所有分廠裡中上等的水平。
這樣的水平,一般幹部都敢來接手。乾的不好,有那三分本事撐著,不會比原先差到哪裡去。再透過其他本事抹平一下,弄個無功無過。
要萬一沒準兒老天爺開眼,讓他蒙著了,幹好了,那可就不得了。這時候,其他本事就可以盡情發揮,晉升基本指日可待。
但劉萬程創造過奇蹟的二分廠,除了劉勇這種二百五,只知道升官發財,別人就不肯來了。因為你沒劉萬程那本事,你來了只能是幹壞,不存在幹好,這不成了出力不討好的傻二小了嗎?
所以,大部分幹部調動,都會選擇差不多的單位,去了好單位反而頭疼。這叫走平不爬杆兒。爬的越高,摔的越狠。
政工轉生產,不走平專爬杆兒,劉勇這兩條忌諱都犯了,能有好才怪。
張年發憋著一股火,在總廠辦公大樓裡上躥下跳好幾天,弄得所有領導都跟躲瘟神一樣躲著他。
他畢竟做幹部這麼多年,慢慢地也就琢磨明白了,有人在保劉勇。
琢磨明白了,心也就涼透了,不去鬧了。
這個時候的張年發,真就有了劉萬程一樣的心態。這麼個毫無希望的廠子,我還留戀它幹啥?為啥就不學劉萬程,辭了職去跟著他幹?
可是回到分廠,看著那破敗的廠房,和廠房之下,那一雙雙滿懷著希望,看著他的眼睛,他的心又軟了。
分廠現在這個局勢,既沒有錢,又沒有活,怎麼辦?怎麼才能讓大家都吃上飯?
彷徨無計之下,他就去找劉萬程,希望他能幫幫他。
劉萬程還是不能理解張年發的心思,在這種情況下,他反而認為是可以將張年發拉過來的大好時機。結果就適得其反。
劉萬程見死不救,讓張年發心裡很不是滋味。你劉萬程怎麼起的家?沒有分廠這些舊賬,你拿什麼辦工廠?現在你有錢了,就忘了這些在廠裡的兄弟了。
他是老實人,不好意思當面跟劉萬程翻臉,就又去找高強,希望高強可以勸勸劉萬程。心裡不舒服,就把舊賬的事,跟高強說了。
當高強對劉萬程講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劉萬程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
他必須得給張年發一個不幫他的,合理的解釋,不然,他很可能就永遠失去張年發的信任了。
理由,當然就和對高強說的那樣,這也是高強想做的事情嘛。
當張年發從高強那裡,知道了劉萬程正在籌劃代管鑄造分廠,讓更多下崗工人有工作的時候,就當真不好意思讓劉萬程出錢幫他了。
他當初和劉萬程算過啊,讓那麼大的一個廠子復產,需要的資金驚人。現在,劉萬程比他還缺錢。這個時候問劉萬程借錢,實在是不是時候。
現在,他誰都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來讓這四百多號人吃上飯了。
喜歡重回下崗時代請大家收藏:()重回下崗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