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尤其是大天尊,在宇內施展挪移之術,因為熟悉宇內的天地規則,可以借宇內的這方天地的天地之力進行挪移,施展挪移之術基本不會耗費自身真元與元神之力,而且,凡是元神之力能感應到的地方,基本都能直接挪移到。
在宇外,情況大有不同。
由於天尊不熟悉宇外的天地規則,他們在宇外挪移,不但一次挪移的距離有限,而且,因為他們基本完全依靠自身的真元與元神之力進行挪移,挪移一次,會耗費大量的真元與元神之力。
故而,天尊在宇外之時,若是要行很遠的距離,幾乎都是以飛行趕路。
常山突然想到施展挪移之術,是因為他感應到了極遠的地方。
重元星能影響到的範圍,絕不僅僅只是重元星周圍能感應到重元星強大元磁之力的一片極其有限的地域。
現在,常山雖然還未將重元星完全煉化,不過,他已然可以藉助重元星對周圍虛空的影響,感應到以前感應不到的地方。
在靠近重元星的地域,他不但能借重元星感應到以前感應不到的遙遠地域,而且還能借重元星的力量施展挪移之術。
幾乎沒有耗費一絲真元、沒有耗費一絲元神之力,常山往小星天方向挪移了他飛行需要飛一個半月才能達到的地方。
常山現出身形,回頭往重元星方向看了一眼,深吸了一口氣,凝神感應了一番,再次施展出了挪移之術。
這一次,他明顯耗費了一點真元、一點元神之力,可是,挪移的距離卻不到之前的十二分之一。
常山沉思了片刻,再次施展出了挪移之術。
距離重元星越遠,常山施展挪移之術,耗費的真元與元神之力便越多,一次挪移的距離也越近。
前往小星天,常山節省的時間並不多。
不過,他以直徑八百里到一千六百里之間的隕石將須彌仙府裝滿之後,返回重元星時,卻將需要趕回重元星的時間全都節省了下來。
他在重元星感應不到小星天,在小星天卻能感應到重元星。
常山藉著一股重元星對他的召喚力,沒有多大的消耗,便直接從小星天挪移回到了重元星。
回到重元星,常山便繼續開始尋找起了重元星的地竅,在天空中安置起了與重元星地竅相互呼應的隕石。
常山每找出一個重元星的地竅,每在天空上安置一塊與地竅相呼應的隕石,對重元星的煉化便會進一步,等到隕石用完了,再去小星天取隕石,耗費在趕路之上的時間便會減少許多。
如此,他又只花了五十餘年的時間,便將剩下的他覺得比較大、比較重要地竅都找了出來,並且在天空安置了與這些地竅相呼應的隕石。
做好了準備,常山便真正開始煉化起了重元星。
他透過觀想,以自身為媒介,不斷加強天上的隕石與重元星地竅之間的聯絡,讓它們之間有更加明顯的靈力交流。
在這一過程中,他對重元星的狀況的瞭解更加的深入了,慢慢的達到了逐漸掌控重元星的目的。
然後,他在對重元星有了更強的掌控力的情況之下,令重元星產生一些讓他控制的更加容易的變化。
不知過了多久,天上以三百六十五塊隕石組成的周天星斗大陣以及由八十餘萬塊隕石組成的渾天星陣,匯聚星辰之力,有了常山與原子野合力演化周天星斗大陣與渾天星陣匯聚星辰之力的幾分威勢,從星空中引下了浩瀚無匹的星辰之力,使得常山有了足夠改造重元星的渾厚靈力。
他透過演化天上隕石組成的周天星斗大陣與渾天星陣,影響重元星三百六十五個主要地竅以及八十餘萬比較大的地竅,施展引龍術,造出巍峨的大山、幽深的山谷、詭異的溝壑等等地貌。
接著,他又利用星辰之力引動重元星地脈,在重元星上造出了大量凝聚元磁雷光的靈穴,並且在其上淬鍊出了用以蓄積元磁雷光的元磁雷光塔。
這些元磁雷光塔,最高的三百六十五座,超過十萬丈高,儼然一座座巍峨的大山;低一些的,也有七八千丈,也如一座座山峰。
八十餘萬座元磁雷光塔,建在面積廣闊的重元星上,不算密集,可是,在天空中觀察,卻也依然十分的壯觀。
常山淬鍊好了元磁雷光塔,嘗試著將所有的元磁雷光塔都催動了,霎那間,整個重元星都被黑色、白色的元磁雷光給包裹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