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大地之皇 > 第八百五十四章 信義,絕天牢籠

第八百五十四章 信義,絕天牢籠 (第2/2頁)

因此,僅僅只是中品神器的青龍天燈才會在天外天也有一些名氣。

對於元磁雷光能夠化去仙尊留在絕天牢籠中的印記,原子野感到極為吃驚。

“嗯!”

常山點了點頭,嘆了一口氣,說道:“常某雖然修煉成了元磁雷光,還參悟出了匯聚元磁雷光的陣法,可是,說到對元磁雷光的功用的瞭解,卻是不及傅元宗。傅元宗肯定知道元磁雷光的這種作用,可是,他當年並未告訴咱們,不然,這一次咱們至少能得到十幾件上品神器。”

“嗯!”

原子野點點頭,將絕天牢籠遞還給了常山,沉聲道:“這一次他們沒攻破咱們佈下的陣法,下一次他們再來的話,怕是真的會帶來大量的紫丹期、銀丹期修煉者,讓他們佈陣對付咱們。修煉界能化解元磁之力的陣法極少,卻不是沒有。”

常山點點頭,默然片刻,沉聲道:“雖然周天星斗大陣與渾天星陣被封印、被攻破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咱們還是做好兩手準備,一邊建造更多的元磁雷光塔,一邊佈置逃離重元星的傳送陣法。”

“嗯!”

原子野沉思片刻,點點頭,與常山商議了起來。

凝聚元磁雷光、匯聚元磁雷光的陣法,只能由常山來佈置;可以在重元星上使用的傳送陣法,常山佈置起來也比原子野要容易的多。

兩人商議了一番,最終決定,在常山建造更多的元磁雷光塔的時候,原子野煉製一些精妙的傳送陣,等到原子野將傳送陣都煉製好了,常山再在重元星上、重元星外尋找一些合適的地方安置已經煉製好的傳送陣。

商量好了,常山將之前被收進須彌仙府的上官晴等人都放了出來。

重元星地面上的土石十分的堅固,可是,天尊境界的高手,就算是上官晴這樣攻擊手段主要是木行法術的天尊,也能在地面上挖出坑洞來。

常山早就料到,他們總有一日會被魔君、仙尊發現他們躲在重元星上,然而,直到魔君與仙尊真的打來了,他心頭才產生了時間不多、需要抓緊佈置一番的緊迫感,頗有一點亡羊補牢的味道。

以常山的謹慎,他會做出亡羊補牢之事,卻是因為直到今日之前,他都未打定注意在重元星上建立洞府。

如今,他見識到了元磁雷光的強大威力,這才生出了在重元星上建立洞府的心思。

常山將上官晴等人都放了出來,便罕見的給上官晴、左向南、安玉辰、袁天朗四人安排了任務,讓他們幫他在重元星大地之上挖坑。

上官晴等人見過常山建造元磁雷光塔的過程,倒也明白常山為何讓他們在地上挖坑。

常山挖坑的速度比上官晴四人要快的多,不過,他卻沒有與四人一起挖坑,在與原子野將周天星斗大陣與渾天星陣籠罩的範圍擴大到方圓十二萬裡之後,他給四人指定了在什麼地方挖坑,他則調整起了被兩個大陣籠罩著的地域的地脈走向。

常山身上法寶不少,最特殊的就要數以地皇圖。

地皇圖不能用來攻敵,除了對法術具有一種類似絕對防禦的強大防禦力之外,就是輔助常山感悟地脈、掌控地脈。

現在,常山對於重元星的地脈特徵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利用地皇圖能感應的地域擴大了很多,能對地脈做出的調整也變大了很多。

常山先對地脈做出一些調整,使得原有的三百六十五座元磁雷光塔聚集元磁雷光的速度快了不少,然後,他開始將上官晴四人挖出的坑洞改造成靈穴、將挖出的土石淬鍊成元磁雷光塔。

時間過去了十年,原子野煉製好了三十六個傳送陣法。

常山將三十個傳送陣法佈置在重元星上,令他們可以用這三十個傳送陣來到重元星的另一面,將剩下的六個傳送陣巧妙的佈置在虛空中,使得他們在需要這些傳送陣逃命的時候,可以直接逃到虛空中在重元星上發現不了的地方。

佈置好了傳送陣,常山回到周天星斗大陣內,繼續調整起了地脈、淬鍊起了元磁雷光塔。

在原子野也開始幫忙挖坑的情況下,常山淬鍊元磁雷光塔的速度明顯跟不上原子野五人挖坑的速度,於是他讓常重玉、常潤玉、玉連承、玉昭塵等人幫他一起以原子野五人挖出的土石淬鍊九層寶塔,然後他將這些九層寶塔再淬鍊一番,將他們變成元磁雷光塔,以此來加快淬鍊元磁雷光塔的速度。

能使得上力的一起使力,眾人又只花了二十年的時間,便令大陣籠罩著的地域之內又出現了三百六十五座元磁雷光塔。

一眨眼,時間又過去了八十年,大陣籠罩著的地域之內又出現了三組共一千零九十五座元磁雷光塔。

即使是在方圓十二萬裡的廣闊地域內,五組一千八百二十五座元磁雷光塔依然看起來十分惹眼、十分壯觀。

十二萬裡的廣闊地域還能容納更多的元磁雷光塔,故而,常山等人並未停止下來。

最新小說: 不懂別亂說,我這不是雜靈根 一人之下:天師府出了個道劍仙? 讓你打暑假工,你把地窟平推了? 上山十幾年,下山即無敵 惡靈資訊庫 我在廢土世界撿垃圾 我的農場在星際 末世文惡毒女配?囂張一日是一日 異域夢迴館 西遊,原來我是系統任務釋出人 我死後成了全師門的白月光 八零嬌妻野又辣,撿個糙漢來發家 鴻蒙系統之捉妖指南 大牌丫頭等你來 江心攏潮汐 盜墓:說書賊貓,鷓鴣哨拜見 接受荏苒 人在異界:開局截胡神級資源 穿書後發現全員線上崩人設 濁有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