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總這麼一說,大家都連連點頭,酒過三巡之後,大家已經熟絡起來,所以區總這個話一出,眾人也是紛紛點頭。
“是啊,我也是這麼覺得,咱們的博物館雖然好,那些文物和雕塑還有寶石都非常珍貴,但要弄點瓷器國畫什麼的來,那就更完美了……”
“嗯,特別是瓷器,瓷器是中國的代表啊,等到開館的時候,弄一個腦袋那麼大的瓷器朝著門口一放,絕對夠面子。怎麼說呢,咱們華夏上下三千年歷史,怎麼不得出一點厲害的玩意。如果能有這樣的東西展出的話,那就牛逼了。”
“瓷器那東西哪裡有這麼好弄的,你們這些人張著嘴說話不腰疼,舌頭一擺就瓷器,還人頭那麼大?你們沒看出來李老闆的收藏都是藝術品嗎?你們這些人也太難伺候了……不然你們去故宮看看,有什麼值得搬回來的東西就搬回來?”
“嗨,我們就是這麼一說,誰敢啊……只是剛剛區總提到了瓷器,我們也覺得這是一個短板,所以才這麼說嘛。”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最後連宋黃兩位教授都加入了感嘆行列:“對啊,我們當初想要將這個博物館申請成為重點單位的時候,就在這方面遇到了一點問題。咱們博物館什麼都好,小歡收藏的這些東西都看成國寶級別的存在,可是文化方面相對來說欠缺一些。當初申請的時候就有審批單位覺得咱們博物館裡沒有什麼能代表中國的好東西……”
“就是就是,我聽說元青花瓷珍貴,如果弄一個人頭那麼大的元青花大罐放在門口,那就牛逼了。”
“元青花,還大罐,你做夢把枕頭墊高一點吧,那東西全世界都只有九個,而且這九個裡,還只有一個在國內,就收藏在故宮博物館。我們這個博物館但凡有一個元青花大罐,誰在跟我說欠缺中國文化,我能吐他一臉口水……”
大家熟絡了之後,說話自然隨意了很多,甚至都把李歡這個博物館當成了自己的心血。他們雖然都是無心之話,但李歡卻放在了心上。
一開始他對自己的這個博物館沒有什麼特別的定位,想的只是展出自己的那些收藏品,李歡的這些收藏品幾乎都是從寶藏裡挖出來的——因為幾乎都是在國外,所以李歡的博物館裡東西雖然多,但沒有一件是來自國內的。這如果是一個私人博物館,那麼怎麼都不為過,已經有這麼多珍貴的東西了,誰還求分類?但現在市政府為這個博物館竟然建造了一個綜合體配套,那區總他們提出來的意見,李歡覺得……自己好像還真的放在心上。
是啊!作為一箇中國人開辦的博物館,怎麼可能沒有華夏三千年歷史中的寶貝呢!這事兒不能說,不說李歡還不覺得,一說李歡就覺得好像必須的確弄得一個專門的分割槽。
西方那些藝術品固然珍貴,寶石鑽石固然光芒璀璨,來自亞特蘭蒂斯的那些雕塑固然神奇,甚至連李歡收藏在地窖裡的那些酒都價值連城……可要真的比起來,李歡覺得這個世界上的歷史文物藝術品,沒有什麼國家能比得上擁有三千年歷史文化的華夏文明。
就說區總說的“人頭大的瓷器”。
瓷器,很長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在世界上就代表了中國,就連中國的英文“a”,一開始,都是瓷器的意思。這也就代表著,整個世界文化裡對中國的第一印象來自瓷器,而瓷器,也是中國最具有特色的藝術品代表。
瓷器是中國古代藝術品皇冠上的寶石,是最璀璨的文明記錄。瓷器一般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製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透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製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製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當時比較有名的還有柴窯和建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一詞,充分說明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代表。高階瓷器擁有遠高於一般瓷器的製作工藝難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為古代中國的特產奢侈品之一,瓷器透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各個國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國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價的精品,但部分國寶級瓷器並不在中國國內,歐美人士在結婚時,便特別喜歡送贈高階瓷器茶具。
為了瓷器,中國歷史上還開闢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asxs.主要是廣州和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闢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更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南海絲路從中國經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東海航線,也叫“東方海上絲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闢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國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黃金通道。唐代,山東半島和江浙沿海的中韓日海上貿易逐漸興起。宋代,寧波成為中韓日海上貿易的主要港口。
由此可見,瓷器在世界上是代表中國的,也是最典型的中國文化產生的藝術品。
特別是剛剛區總說的元青花大罐。
那是國寶,真正意義上的國寶。
青花瓷,瓷器的一種,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
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這個東西最開始出現在唐代。
人們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花旗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透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近些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髮色濃豔,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因為那個時候,青花瓷的技術不成熟,而唐朝有著名的三彩,所以這個東西倒不顯得十分珍貴,一般不會為達官貴人使用,都是出口創匯。
唐青花經過初創期以後,在宋朝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到目前為止,人們能見到的宋青花只有從兩處塔基遺址出土的十餘片瓷片。一是1957年發掘於浙江省龍泉縣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殘片。該塔的塔磚上有絕對紀年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另一處是1970年在浙江省紹興市環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殘片。該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證明此塔建於南宋鹹淳元年。
這十餘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殘片。胎質有的較粗,有的較細。紋飾有菊花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青花髮色前一處的較濃、發黑;後一處的較淡。髮色較黑者,應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緣故。浙江省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鈷土礦,這些青花瓷應該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鈷料。它們與唐青花並無直接的延續關係。
真正的青花瓷,也就是國寶級別的青花瓷,是元代的時候。
元青花瓷的胎由於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鬆。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豔,有鐵鏽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