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是使用者流量的高峰期,無論任何平臺,都會迎來一波使用者增長。
所有的平臺都在想辦法吸引使用者,留住使用者,可四季卻反其道而行之,為新下載的使用者安排了一份入站資格答卷。
答卷涉及的內容很廣,從音樂、電影、文學領域的知識點,到個人的內容口味偏好,都有相應的問題。
新下載app的使用者,必須要答完這份答卷,並且需要答到一定的分數,才能申請賬號,成為app的正式使用者。
這對於任何app而言,都屬於一種趕客行為。
大家求著使用者下載app,成為正式使用者都來不及,居然有app限制使用者成為正式使用者?
如果不是app運營官犯病的話,那就只剩下一種解釋了。
四季的運營成本已經讓運營方受不了了。
四季是春夏秋冬的app,這是眾所周知的。
春夏秋冬雖然賺錢,但在行業裡也稱不上老大,頂多算是一線公司。
每年幾十億的利潤在一般企業裡算是多的,但在網際網路行業裡,這點利潤還是不夠看。
對於內容平臺,一年燒掉上百億,幾百億都是正常的。
以四季的體量,想要燒出一家內容平臺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於是,很多平臺都判斷,應該是四季發展得太快,步子邁得太大,扯到了蛋。
這讓很多平臺方都頗為開心,有種早知你倒黴的幸災樂禍感。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是春夏秋冬刻意為之的。
和同行相比,四季的運營成本並不算高,這是這款app的核心屬性決定的。
四季並不打算打造成一個橫跨全國的巨型頭部內容平臺,它只是作為春夏秋冬內容生態鏈中的一環而存在的。
春夏秋冬之所以打造四季app,就是想讓自己生產的內容貢獻出更好的收益。
所以,四季並沒有和其他內容平臺爭奪優質內容的打算,它只會提供來自春夏秋冬所生產的內容。
因此,在內容採購這方面的成本,它就可以降到最低。
而它也沒有打算搶奪太多使用者,那樣的話會對其他內容平臺造成知名的威脅,迫使它們聯合起來絞殺四季,這樣的話對四季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春夏秋冬只想要一定量的使用者,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內容生態鏈,並不想和其他平臺打生打死。
所以它才一直沒有大量砸錢來進行宣傳推廣,只是靠著使用者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來吸引使用者。
這樣一來,它的宣傳成本也降到了最低。
也就是說,目前它維持運營的大部分成本,都來自於頻寬費用。
而一年幾千萬的頻寬費用,對於春夏秋冬而言,還沒什麼太大的壓力。
春夏秋冬已經度過了去年最危險的階段,快速擴張的速度可以適度降低了,不然會有很大的風險。
一部六十億票房的電影,已經為張嶸塑造了一座金身。
只要他這塊招牌不倒,春夏秋冬基本上就已經免除了被吞併的威脅。
現在的春夏秋冬,一切求穩。
只要能夠順利上市,那麼春夏秋冬第一階段的成長期就算是順利度過了。
這些工作細節有霞姐在把控,她從去年就開始為上市做著準備,早已將一切風險都熟念於心。
有她在,張嶸才敢放心大膽的和家人一起出去瀟灑,這一切都來源於他對霞姐的巨大信心。
霞姐在國內忙碌著,而在星球的另一端,張嶸和佳琪卻在歡樂度假。
狂歡節已經持續了三天,而他們也痛快的玩了三天。
不過在佳琪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張嶸時不時就會偷偷和謝爸謝媽鬼鬼祟祟的說著話,像是在謀劃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