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黃曆八月初八,明堂黃道日,是九月裡不錯的黃道吉日。
這一天裡,貴人星,明輔星,利見貴人,所求可成。
這是張嶸專為了開機儀式,找先生算的好日子。
所謂的開機儀式,其實和企業開業剪綵一樣,都是討個好彩頭的儀式,也是向外界宣傳的一種手段。
這是從膠片時代遺留下來的一種舊習。
膠片是一種很金貴的東西,怕光、怕火、怕水、怕粉塵,稍有不慎就會損壞,而一旦損壞,對於劇組和公司而已就是一種災難。
於是乎,劇組們便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也就是在開機前舉辦開機儀式,為機器開光祈福,以求拍攝過程順利平安,不會發生意外情況。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這種儀式也漸漸轉變成了一種以宣傳為主的活動,劇組藉此機會向媒體宣傳新戲動向,做初步的宣傳,成了一種象徵性的儀式。
張嶸上次拍《野蠻女友》的時候,之所以花費那麼多錢辦開機儀式,請那麼多記者,也是為了電影宣傳。
不過這一次張嶸並不打算大張旗鼓,因為他作為導演,已經有一部電影作為代表作,證明了他的實力,也為他博取了一波知名度。
他不需要再花那麼多錢來邀請媒體,媒體們也會自己找上門來,因為他和謝佳琪的新戲已經是自帶話題度了,媒體也需要這種能夠吸引眼球的內容來吸引觀眾。
這次的開機儀式,張嶸安排在了九龍廟的廟門外,很多駐紮在豎店附近的媒體記者也都出席了這次的儀式。
拉了條橫幅,擺了臺香案,張嶸帶頭,和劇組主創人員依次上前上香拜神,隨後掀開了蓋在攝影機上的紅布,宣佈劇組正式開機。
正式開機後,劇組就開始緊張的忙碌了起來。
這部戲的戲份雖然都集中在兩位主演的身上,但比起《野蠻女友》而言,卻難拍得多。
不是因為它需要的演技有多高,而是因為場景更加繁瑣,需要進行搭建,要等工期。
第一場戲張嶸選擇拍攝的是“聶小倩密會寧採臣”的戲份,這段戲在室內,可以在民居那邊用現成的場景拍攝,難度比較低。
而施工隊也在利用這幾天的時間加緊搭建著九龍廟裡的場景,趕著進度。
進入到拍攝中後,霞姐的工作就輕鬆多了。
當劇組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張嶸可以直接傳達自己的意見,就不用她幫著當傳聲筒了。
她可以專心處理影子哥的賬號,以及《我是演員》節目組的那些事。
節目組那邊已經聯絡到她了,和她確定了張嶸的檔期。
這周的決賽錄製是在週六,18號。
忙碌了一天,結束了拍攝,劇組全員返回酒店吃飯。
霞姐一邊吃飯,一邊幫張嶸梳理著拍攝計劃。
忽然,她衝張嶸問:“小嶸,後天你如果回去的話,這邊怎麼辦?”
“我有安排。”
張嶸解釋了句,忽然衝門口招手:“老高!這裡!”
霞姐回頭看去,卻見餐廳門口一個留著馬尾辮,胡茬唏噓的中年男人朝這邊走了過來。
“導演。”
他來到張嶸身旁,客氣的點了點頭。
“別客氣,吃飯了嗎?一起吃點吧!”
張嶸招呼著,一邊給霞姐介紹:“他叫高天翔,也是個導演,18號那天幫我代班。”
高天翔也不客氣,坐下拿過筷子就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