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夫人帶著人入宮陪太皇太后說話並不是真的各家都帶人入了宮,能入宮的也都是和太皇太后比較親近的。
太皇太后召人入宮也是想找人說一說這幾個人的情況吧。
要不然也不會。
帶著大公主還有這些人一起遠遠看了召進宮的幾人,宮外也聽到了點傳言,召見完後,皇上那邊不知道說了什麼,太皇太后可能和皇上商量了,問了大公主的想法,定下了大公主殿下的駙馬。
就不知道是誰的意見更重要一點,太皇太后那麼寵大公主殿下,皇上也疼這位大公主殿下。
太皇太后還有皇上不可能只是自己商量,不問大公主的想法,肯定問了,大公主殿下見了心裡肯定有數一說太皇太后皇上知道了,也就——
定了下來。
大公主定下來的這位新出爐的駙馬並不是她們以為的皇后娘娘孃家的子侄,必竟最親,想想大皇子殿下就知道了,不想,不是。
皇上太皇太后召見的幾個身份上來說都是差不多的。
沒有一個差的。
沒有高太多也沒有低太多,都是出身不錯,出自勳貴的子弟,最是配得上公主了,宗室血緣關係太過近了,就是有一些遠的宗室身份又差了點。
也沒有合適的,別的那些沒有被選中就不說了,這幾個勳貴出身的子弟都很適合大公主附馬的身份。
不像有些。
其中兩位還有另外的身份呢,一個是太皇太后孃家的子弟,和大公主年紀差不了多久,聽說和大公主偶有見面,常入宮,算是青梅竹馬,也是親近的。
和太皇太后娘娘也親近,據說還得太皇太后娘娘看重,一個是皇后孃家的子侄,也是一樣的和大公主見過面,青梅竹馬還有一起長大,關係親近,說起來還是表親。
除此外,有四個雖然不像這兩個一樣和大公主殿下這麼近的關係,也是各種關係。
不過要遠一些。
勳貴子弟就是這樣,只要想扯都能扯上關係,何況和宮裡了。
還有一個是出自前些年落破不振這幾年才起來的那家,都是挑的嫡次子,當然要扯還是能扯出盤枝錯節的關係。
這個聽說是皇上喜歡才加到裡面的。
皇上和太皇太后還有大公主也許是綜合了意見,大家一起提出來,然後看看哪個最好。
最能使得大公主幸福,大公主看得上。
也許就是偏重一個的想法,比如皇上的,太皇太后的還有大公主殿下的,想來綜合考量的可能性最大。
這個定下的大駙馬不是皇后娘娘孃家的子侄,但也差不了多少了也是裡面和皇室最親的一個,太皇太后孃家的子弟。
這一下好了,大公主殿下本就和太皇太后最是親近,駙馬選的又是太皇太后孃家的子弟,以後更親近了,大公主也不怕什麼。
而且有太皇太后娘娘在,太皇太后孃家的人也不敢對大公主殿下不好,大公主殿下可能過得很是平順。
太皇太后也可以放心了就是皇后娘娘那裡不知道會怎麼想,會不會覺得沒有選中自已孃家的不高興,或者有另外的想法。
誰都想選自己孃家的親近的,本來大公主就夠親近太皇太后娘娘的,皇后娘娘面上不說什麼。
心裡未嘗不想讓大公主挑個和自己親的。
但選駙馬主要還是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大公主殿下,皇后的意見要差得多,就算考慮進去也只是考慮而已。
不會作為最後的標準的。
皇后娘娘應該也清楚,哪怕心裡不悅又能如何,皇上太皇太后在那裡壓著,大公主殿下還不那麼親。
皇后娘娘要做的就是和大公主殿下親近點,還是那句,要怪就怪當初嫌棄大公主殿下是女孩不願養,送到太皇太后娘娘那裡去。
這些還只是她想的,或許皇后娘娘一點也不介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