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天上。
驚虹貫空,四下澄明。
雲氣若散潮,層層疊疊,因被夕光映照,狀若龍鱗。
正在此時,遁光倏爾到了跟前,圈圈金芒散去,四下碰撞,似若電弧,金燦燦的猴子孫悟空跳將出來,舉目四顧,非常茫然。
天高雲闊,雁自南歸,唳一聲餘音傳來,打在孫悟空的耳邊,猴子站在祥雲上,上前去後,來來回回,只覺得心亂如麻,好像天地之大,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
“取經,”
由於融合六字真言,以及強化了的緊箍咒的作用,孫悟空對於大乘佛法有了一種原本沒有的虔誠,他真的想去西天取經,得大功德,證無上佛。
現在因為一氣之下出走,猴子真的心裡空落落的。
“回去認個錯?”
孫悟空剛冒出這個想法,馬上被打斷:開玩笑,自己堂堂齊天大聖,當年也是叱吒風雲的主兒,被人趕出來已是奇恥大辱,再舔著臉回去求饒是什麼鬼?
“回花果山?去天庭?找老鄰居龍王?”
孫悟空接連有念頭冒出,都覺得不滿意,到最後,他眼睛一亮,奮起兩道金光,看向南海,“唐僧這麼無情無義,俺老孫找觀世音菩薩告狀去!”
“走也。”
孫悟空來了精神,他昂著頭,挺起身子,夕陽的餘暉落在身上,毛手毛腳多毛的樣子,多了分器宇軒昂,他縱起筋斗雲,直奔南海去。
南海,紫竹林,潮音洞。
斜雲篩雨,竹葉聽響。
林聲對秋色,煙冷泉石咽。
霜歌縹緲,浣花猿老,一派逍遙。
孫悟空伸著脖子左看右看,原本躁動的心倒是平靜了不少,只是和以前相比,依舊不行,彷彿心裡有不少毛毛蟲鑽來鑽去,鑽去鑽來,讓人難受和不安。
出來的是惠岸行者木吒,他腳踏蓮花,眉心佛紋金黃,道,“大聖來此何事?”
“有事要告菩薩。”
惠岸行者聽見一個告字,笑道:“好刁嘴猴兒!我菩薩是個大慈大悲,大願大乘,救苦救難,無邊無量的聖善菩薩,有甚不是處,你要告他?”
孫悟空本來就氣不順,再加上格外煩躁,這番話聽到耳中,七竅都要噴火,他咄的一聲,把惠岸行者喝了個倒退,道:“俗話說,宰相門前三品官,以前我是不信,現在總算知道了,真身委實可惡。我有要事在身,你居然還有空刁難我?”
孫悟空越說越氣,額頭怒火上湧,朵朵燃燒,吼道,“我是有事來告求菩薩,卻怎麼說我刁嘴要告菩薩?”
惠岸行者看著孫悟空扭曲的面容,嚇了一跳,往後退一步,賠笑道:“還是個急猴子,我與你作笑耍子,你怎麼就變臉了?”
“不要生氣,”
惠岸行者側了側身子,把孫悟空往洞府裡引,道,“我這就引你見菩薩。”
觀世音菩薩坐在寶蓮臺上,華蓋上舉,瓔珞在身,他手持羊脂玉淨瓶,斜插的楊柳枝葉子新新,翠色擋住神色。
孫悟空一進洞,看到觀世音,倒身下拜,想說什麼,卻難以出口,只覺得悲從中來,止不住淚如泉湧,放聲大哭。
觀世音菩薩看在眼中,不引人注目地皺了皺黛眉,她不是因為孫悟空少見失態的大哭,此乃猴子生平大劫,劫氣臨身,人不是人,猴不是猴,會有很多迥異於原本的舉動,不足為奇,她是對孫悟空被唐僧攆走後就直接來南海,有一種莫名。
按照觀世音的估量,以孫悟空對佛門的態度,應該回唐僧跟前求饒一次,努力一次,掙扎一次,不應該直接就來。
“看來五行山一事的隱患還未完全得到彌補。”
雖然只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事,可觀世音菩薩何等人物,能夠從其中看出孫悟空對佛門的態度,並沒有達到她心中的全心全意侍奉我佛,有輕微瑕疵,根子上肯定是五行山那次。
六字真言不圓滿,天運已過,後面追補太難。
到現在,都不行。
“以後還得注意一點。”
觀世音念頭過去,玉顏上不動聲色,靜靜地聽孫悟空的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