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董,退市之後打算回創業板嗎?”
唐安和他們聊了聊,伯納的退市已經在走程式了,一晃兩三年過去了,當初伯納成功登陸美股,風頭無限,現在卻黯然退場,讓人唏噓不已。
“對,兜兜轉轉還是要回創業板。”於東點點頭,事情已經決定了,現在倒也看開了。
王長天問道,“是等兩年,還是買個殼?”
對於伯納的退市,不管是唐安、王長天還是王忠磊,其實並沒有多少幸災樂禍。
得知訊息的時候會有點,但是現在過了一段時間,只是有些感慨。
於東笑笑,“等兩年就等兩年吧,也沒必要借殼。”
王忠磊開口道,“不過現在影視行業正處在快車道上,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慢下來,要是錯過了這時間,兩年後還不知道是什麼前景。”
唐安搖搖頭,“兩年罷了,伯納的經營狀況很好,晚兩年也沒有太大問題,影視行業的爆發期還沒有結束。”
退市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放在全球任何一個證交所,和上市一樣,都是正常的操作。
據統計,從1980年到現在,美股上市公司(包含已經退市)的公司一共有26000家。
刨除6700家存續狀態不明的公司,其中仍處於上市狀態的有5300家左右,而已經退市的公司卻又14000家。
上市容易經營難,不是上市了就萬事大吉,等著數錢的。
退市有很多原因,達不到持續掛牌的財務標準或市場化標準而被迫、被動退市。
因法人/公司的過失或違法行為導致退市,後來的紅藍黃就因為那件事故,在米國被集體訴訟,天天傳退市訊息。
還有長勝製藥,那檔子事之後直接就快退市了,眾多基金都對自家持有的長勝製藥股份估值為0元。
不過股市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或許有人想賭一賭,摩托變路虎。
在某一天,這支股票以跌停價開盤的時候,短短兩分鐘,被人從跌停拉到了漲停,成交額近五億,而這隻股票之前已經經歷了32個連續跌停。
世上從來不缺賭徒,可是這次吃瓜群眾也沒有多少人眼紅趁著低價買入,要不然就被套住了。
這事後來還讓“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一笑談被重新提起。
因為個人、公司違法退市的不少,除了這二者之外,就是向伯納這樣,主動私有化的了。
不過大多都是因為股票價格過低,市場估值偏低。
像啊狸從港交所退市,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股價不斷在跌,發行價本來是13港幣,一度漲到40港幣,後來跌到了3.6港幣。
啊狸後來在3.6港幣的時候,以13港幣的價格收回了27%的股份,完成了私有化,花費180億港幣。
看起來發行價和回收價是一樣的,但是啊狸起碼賺了一半。
3.6港幣的價格,能賣出13港幣,股民和投資者也免除了被套牢的風險,看起來是皆大歡喜。
有人賺就有人虧,反正啊狸不虧。
那段時間啊狸都快被媒體給罵死了,成了無良公司的代表。
不過啊狸主要還是為了公司發展,要去雅狐化,一些列的操作在私有化之後也方便。
伯納就是單純地因為市值過低了,影視上市上市就為了三點,套現賺錢、影響力知名度、融資。
於東既沒有套現到多少錢,知名度也不如華宜,融資的數額更不用說,這兩三年根本沒融到多少錢。
哪像華宜,市值最高的影視公司,就是偌大的名氣,王忠軍、王忠磊也套現了不少錢。
去年下半年,華宜連續三次併購案,導致市值暴漲,王忠軍三個月內就套現了六個億,王忠磊也套現了兩億多,發大財了。
在股價大漲的時候套現,有記者問王忠軍是不是對華宜沒有信心。
王忠軍回答說:“我也要生活,我在公司領的薪水也就是幾十萬,我也是個挺能花錢的人,我不賣股票也沒法生存,沒有那麼大的精力繼續為股東干活。”
不賣股票就沒法生存,是真的6啊。
融資更不用說,華宜這兩三年的併購就沒停過,而且大多是溢價收購,500%的不算什麼,去年對銀漢科技的併購就溢價1400%,那叫一個財大氣粗,反正有股民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