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那些負面新聞唐安也研究過了,基本上都是標題黨,要麼是一大段各種毫無營養的話。
證據倒是有,不過都是些蹭熱度的媒體、營銷號自己拿出來的。
有報道偷票房的,貼上個《一代宗師》還是其他熱門電影的票,上面用筆寫上《十二生肖》的片名、日期、座位。
這種報道有真有假,自己買張票來手寫一張一點問題沒有。
真的肯定有,華宜讓出了8%的分成,足夠讓影院方面造假了。
基本上所有以高分成換取院線排片支援的的電影,電影院都會這麼幹,沒有一部例外的。
只要能賺錢,電影院才不管誰損失了。
貼出《一代宗師》這樣熱門電影的票房被偷圖片,不光是個證據,也讓《一代宗師》的影迷感到憤怒,加入到抨擊《十二生肖》的隊伍中來。
還有報道幽靈場的,凌晨時段全場爆滿。
真假也不知,後來《戰狼2》也出現過幾十場午夜場爆滿的情況,基本上熱門電影都可能會有。
《戰狼2》已經破了各種記錄,那幾十場午夜場也沒多少票房,基本上不可能是注水。
有可能是明星給粉絲的福利,也有可能真有人午夜包場,或者哪個明星要去看電影,人家不想被打擾,深夜忙完了去包場看電影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真注水了。
有沒有弄虛作假只有王忠軍自己知道,從目前來看,沒有的可能性大。
事實上,華宜、光羨、伯納這三大上市公司後來投資、發行的電影鮮有注水的情況,這點還是做的不錯的。
就算他們要刷票房,大多也都是合法地刷。
企業包場、單位包場或者組織明星粉絲包場,很多方法,影院出了票,消費者付了錢拿到了票,就是合法的。
後來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湄公河行動》照樣買了票房,上映當天全國影院票房榜上伯納的電影院全都榜上有名,把以往那些電影院全給擠下去了。
當然,其中大多都是合法地刷票房,各種花錢包場。
影院沒虧錢,國家拿到了電影基金和稅,觀眾沒有損失,伯納自己花錢買吆喝。
這都是很常見的,營銷手段,根本無法杜絕。
真正票房注水還是微影時代、淘票票、貓眼三巨頭搞的規模最大,縱觀後來被曝光注水的電影,基本上都是這三家投資、發行的。
人家掌握了購票平臺,又是發行方,太好操作了。
《愛情公寓》淘票票、微影發行。
《後來的我們》貓眼發行。
《葉問3》倒不是他們發行的,不過發行方的母公司的老闆已經跑國外去了,發了紅色通緝令。
...
貓眼還因此得了個“注水貓”的外號,光羨收購貓眼之後股價還不升反降,在收購之前股價一直是處在高峰,收購之後,股價立馬幾乎跌停,那年再也沒有回到收購之前的高峰了。
PS:關於票房注水,本文純屬瞎編,不代表真實,勿要當真哈。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