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這部《功夫之王》,王忠軍可不單單是為了賺錢而已。
除了海外之外,華宜破天荒地開始涉及寶島和香江的電影發行。
以往的片子都會交給當地電影公司發行,畢竟人家是地頭蛇,華宜也和那邊的院線沒有關係。
不過這次有程龍、李聯結在,沒有人能阻擋院線放映這部電影,不管兩地的電影公司做什麼小動作,院線都不會理會。
畢竟這兩個已經足夠能保證票房了,人家院線也是要賺錢的,在絕對的金錢面前,兩地的電影公司要想讓院線不放映這部電影,除非拿出大量的現金,或者以後減少製片方的票房分成。
但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王忠軍也沒有急著一步到位,在香江和英黃共同發行,在寶島和迪士尼共同發行。
憑藉《功夫之王》,算是敲開了兩地電影市場的大門,雖然只是開了一個縫,不過這個縫會越來越大,直到華宜有能力單獨在寶島和香江發行電影。
要是換了自己呢?
唐安不禁在心裡問自己。
在不知道《功夫之王》的前景的情況下,投資一部四億級別的電影,恐怕還不一定有這個魄力。
沒錯,就這麼一部大爛片,每每提起爛片、虧損排行榜的時候,都會有它的份。
其實人家壓根就沒虧一毛錢,反而大賺特賺。
4億成本,北美全版權賣了2500萬米元,東南亞全版權賣了800萬米元。
雖然比《滿城盡帶黃金甲》便宜多了,不過在歷年的大片中算非常不錯的了。
《滿城盡帶黃金甲》可是在北美賣到了3000萬美元,亞洲也在千萬美元以上,再加上歐洲地區的版權,已經能夠收回成本了。
國內2.9億票房就是穩賺的,要不然投資方敢在06年為一部電影投3.6億?
放在10年後,投資達到這個數字的電影都沒有多少!
不過《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全球還是撲了,索尼3000萬美元的成本只換來656萬美金票房,靠錄影帶和其他版權也很難回本。
不過獅們今年2500萬買下《功夫之王》倒是大賺一筆了,在北美光票房就5200萬,憑藉票房就能回本。
北美分賬和內地不一樣,電影公司比院線強勢,是因為院線收入大頭在爆米花、飲料以及影院的各種周邊玩具的。
像後來的《星戰7》,迪士尼開口就是65%,甚至70%的分賬。
這些超級大IP的分賬比例高的嚇人,普通電影一般也有4055%的比例,視情況而定。
因為北美票房分賬是階梯式的,比如第一週70%,第二週60%,慢慢遞減這種模式。
《功夫之王》北美5200萬票房,而且票房大頭都集中在在前兩週,差不多能拿50%,光憑票房就能回本了。
還有錄影帶、電視版權其他的,在北美,古裝動作片的錄影帶還是賣的不錯,尤其是程龍和李聯結的動作片。
不過北美票房高了,其實王忠軍不一定高興呢,有時候還唸叨自己賣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