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後來最初版本也沒有流出,唐安也沒有去威尼斯看看。
要是錄下來發個帖子到網上的話,怕不是底下一大堆人說“樓主好人”之類的。
江文的《太陽照常升起》沒拿到金獅獎就是被《色戒》搶走了。
歐洲三大電影節各有各的特點,威尼斯算是國內電影人拿的最多的一個獎了,得過金獅獎的片子比得過金棕櫚獎和金熊獎加起來的都多。
金棕櫚就《霸王別姬》拿過,而且陳凱哥就拿了這麼一個獎。
物以稀為貴,要不然陳凱哥一片封神,就和張一謀平起平坐了。
“既然知道要剪掉,為什麼還要拍出來呢,難道就是為了宣傳嗎?”徐嫚雲還有個問題。
“拿獎吧,有了那幾場戲不是可以說更有視覺衝擊力了嗎,海外也可以上映。”
“而且,也是為了宣傳吧,再加上後期的錄影帶,都是不小的收入!”
跟李按不熟,唐安也沒有上去攀談,找於東聊了下《畫皮》籌備的進度,有熟人都打了個招呼。
一個多小時之後,電影開場了,滿懷期待的觀眾們並沒有看到他們想看的內容,長達五分鐘的情慾戲和另外兩分鐘學生們一人一刀殺死了威脅他們的漢奸,只留了最後一刀。
電影沒什麼好看的,不光侮辱了愛國烈士,也曲解了原著,雖然原著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
中的易先生是個矮小的男人,頭髮微禿,鼻子長長,一臉鼠相。
現在換成了風度翩翩的美男,讓觀眾有了個好的第一印象。
出現的場景大多都是豪華的汽車、溫馨的公寓、奢侈品商店,易先生就這麼被置換成了高雅的形象。
而鄺裕民和王佳芝這些愛國青年團體,卻被強烈醜化了。
在這個團體中,男的懦弱、無能,而王佳芝則是成了性受虐狂和為了一枚戒指能夠出賣靈魂的女人。
最後那些學生死之前眼裡有害怕、有悔恨,一點都不慷慨俯視。
歷史上的易先生的原型以漢奸罪被處決,和影片的結局卻在抗日團體被集體屠殺、易先生回到家中懷念王佳芝,流下一滴清淚的溫情中戛然而止。
於是,漢奸成了大難不死的英雄。
換個角度,把易先生換成我檔的人,把王佳芝和鄺裕民設定為日偽特務,是不是......
偏偏就是這樣,媒體還是一片讚譽,還扯上了什麼浪漫主義情懷。
到處都是正面評論,豆瓣、時光評分都在8分以上。
首日票房破千萬,也算是個不錯的成績。
儘管有人提到了李按抹黑愛國烈士鄭萍如,不過他面對採訪卻說鄭萍如是鄭萍如,王佳芝是王佳芝,而張愛玲也沒有說過鄭萍如就是王佳芝。
簡直是可笑,整個就是根據鄭萍如的刺殺漢奸故事改編的,換了個名字就可以不認賬了。
不過沒過兩天,原型鄭萍如80多歲的妹妹在洛杉磯召開新聞釋出會,指責李按讓她去世的姐姐蒙羞,並且大概講述了一段那個時期的故事。
然而沒用,該吹還是吹,誰讓李按是奧斯卡大導演呢。
首周4000萬,第二週3900萬,第三週2000萬,19天破億,成為今年第五部票房破億的電影。
而網路上到處都是求種的聲音,香江和海外早在9月底就上映了,沒多久不斷有盜版光碟流進內地,影片也傳遍整個網際網路。
那三段船戲讓觀眾大呼過癮!
轉眼間12月就要到了,30號上映的《蘋果》同樣尺度大膽,賀歲檔突然變成了賣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