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做不了主的話,可以遞信給你們的大汗,反正我們不急”鴻臚寺卿施施然的站了起來,道:“等你們商量好了,再來找本官,本官還有其他的公務,就不打擾各位了”。
蠻族使者將信件寄了回去,頓時,在蠻族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僅是賠款的金額之巨,賠款本身,就足夠引起軒然大波了,以往,從來沒有這樣的規矩,以往戰敗,都是賠償城池,已經攻破了的城池不算,可能還要另外割城池給他們,換成他們戰敗,基本上就是簽訂條約,然後,他們蠻族活動,不可過什麼地界,然後便彼此相安無事,養精蓄銳,等待下一次的戰爭,結果這一次,他們直接要求賠款,這就讓他們難受了。
“不能賠,我們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白銀,他們說可以用戰馬替代,戰馬就是我們的命根子,這是要絕了我們的根”立馬就有人反對。
蠻族的所有人都明白,絕對不能賠償,可是,如今卻沒有好的解決辦法,邊境僵持著,他們已經等不了了,再等下去,錯過最好的放牧時間,今年過冬,都有問題。
最後,還是蠻族妥協了,但是,這個價格太高了,讓蠻族使者把價格壓在一千萬兩白銀以下,與此同時,讓皇帝把公主嫁給大漢,公主的嫁妝就有不少,多少能彌補他們的損失。
最後商量的金額是八百萬兩白銀,並且還要一千匹戰馬以及五千匹牛羊,最後,每年給大乾的供奉,五百匹戰馬以及一千匹牛羊這事兒才算是了了,至於求娶公主,徒琛直接問他們,能否讓他女兒帶軍隊嫁人,畢竟山高路遠,他女兒被欺負了,他沒辦法撐腰,所以,他會給自己的女兒五萬人馬的軍隊,如若蠻族能幫女兒養軍隊,他就把女兒嫁給他。
最後這事兒,自然又不了了之,讓大乾的軍隊進入蠻族的腹地,他們是有多天真,認為這支軍隊不會成為大乾的一把利劍,最後插入他們的胸膛。
大乾最後和蠻族簽訂了條約,除了賠款以外,在西北設立三個通商口岸,由大乾的軍隊看管。
蠻族將白銀運了過來,一車一車的白銀,把路面都壓出了印子,蠻族賠償的白銀,七百萬兩進入國庫,另外一百萬兩,直接獎給邊關計程車兵以及戰死的、受傷計程車兵做撫慰費,這比銀子直接發給史鼎,都沒有經過兵部的手,畢竟,經過太多人的手,最後,到當事人手中的銀子,會被一層一層的剝削。
直接發給史鼎,一來,可以讓史鼎快速的在西北得到威望,第二,史鼎到底是西北的將領,需要上陣殺敵,最是明白戰士們的不容易,也許,他對自己親近的人會更好,但是,對於其他計程車兵,他也不會剝削便夠了。
七百萬兩入庫,戶部尚書的心思便活絡了,想起許久之前,賈珍遞給他的那個曬鹽的方子,最後終於沒有忍住,和皇帝密談了一番。
皇帝看著戶部尚書,有些無奈,他的銀子都還沒焐熱,如今便要開銷出去了。
“陛下,這事兒好歹也是正事兒,總比銀子在國庫,被別人借了去花天酒地要強吧”自從國庫有銀子之後,就有不少人過來借銀子,國庫再豐厚,也經不起他們如此借。
“也是”皇帝嘆了口氣,國庫給官員借銀子,是解官員的燃眉之急,畢竟京城的人情往來實在是太費銀子了,那些清官對於這筆開銷實在是難以承受,有些人,就是喜歡鑽漏洞,借了銀子就去花天酒地,想想,他在京郊開的那個天上人間的鋪子,有多少,整日沒日沒夜的在裡面吃喝玩樂,雖然他也賺了不少銀子,但是,還是覺得有些心寒。
“如此重要之事,得找人先秘密去辦,先看看這個曬鹽的方子是不是真的,如若真是這樣,江南那邊的鹽商再也不能翻起大浪來了”皇帝冷笑。
“是”戶部尚書十分的贊同,鹽商暴利,被江南鹽商把持著,百姓吃鹽,代價奇高,可是,人又不能不吃鹽,只要方子得當,江南鹽商,將再也不能如如今這般了。
皇帝想來想去,便想到了林如海身上,皇帝寫下密旨,讓暗衛給林如海送去,命令他在福建那邊悄悄的試驗這個曬鹽的方子,看能否可行。
林如海收到皇帝的密旨,驚了一下,不過很快他回過神來,只要這個方子是真的,那他調回京城那就指日可待了。
林如海辦事還是妥帖的,他知道自己不能親自出面,他身為巡鹽禦史,一舉一動都是被鹽商看著的,於是,他藉著祭祖,回了姑蘇老家,林家人丁稀薄,姑蘇林家人口也不多,林如海這一隻讀書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姑蘇林家,最高出了一個舉人,其他,一個進士都沒有,如今林如海找上了姑蘇林家的族人,也是有提攜他們的意思。
林如海和林家族長說了,林家族長直接答應,會找人秘密去辦,對於姑蘇林家人來說,這也是一個機會,科舉上,總差了那麼一些火候,那他們可以另謀出路,只要開始為朝廷辦事兒,藉此為跳板,未必不能向上爬。
戶部尚書將他已經上報給皇帝曬鹽方子一事告訴了賈珍,讓他心中有個準備,對於賈珍來說,他覺得這事兒和他扯不上關系,他如今可是鴻臚寺少卿,正四品官,因為在蠻族問題上,立下這麼大一功勞,主要就是咬下一塊肥肉,真按功勞來算,還是史家的功勞大,畢竟是他們帶領邊關計程車兵打敗了蠻族。
在鴻臚寺當差,賈珍就輕松多了,鴻臚寺主要是負責對其他國家的事物,還有偏遠地區一些部落的,比如新疆和西藏。
雖然賈珍如今是正四品官了,可是,在有些人眼中,他這是明升暗降,在沒有對外事物的時候,鴻臚寺是很輕松的,相對於戶部來說,鴻臚寺沒有什麼油水,也沒有什麼前途,只是官階升了,不是明升暗降是什麼。
但是,京城中還沒有糊塗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皇帝對賈珍的歷練罷了,一下從五品升到三品,跨度也太大了,先去其他的部門攢攢資歷,多學習學習,日後才好委以重任,再說了,賈敬還是禮部尚書呢,會看著自己兒子吃虧?
作者有話要說: 南京條約,我們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當時賠款是兩千一百萬銀元,明清時期,因為外國資本的流入,白銀增加,清朝一年的稅收大概在五千萬兩七千萬兩,畢竟是初次,所以,設定八百萬兩白銀
再科普一下,真正的官職,鴻臚寺卿才是正四品,鴻臚寺少卿是從五品,這裡改了
p.s:下一章就要時間大跨度前進了,寶貝們準備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