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搖頭苦笑了下。
錄音棚這樣的工程,是高難度工程,講求精益求精,要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所以一般的施工方都不願意承接錄音室工程。
尤其是錄音室,對於聲音的要求是極之苛刻的。
例如錄音室上面的冷氣出風口,國際標準是噪音不能超過0.5分貝,其工程的難度就可見一斑。
這樣的工程賺錢不容易,遠不如做寫字間、商鋪和酒店裝修,所以就算有施工方接這樣的業務,也會獅子大開口,要麼真划不來。
所以錄音棚的改造工程,成本往往極其高昂。
還有錄音棚的很多高階裝置,都需要廠家來人考察,進行專門定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包括收音室及人聲錄音間、主控室、混音室等等工作間所需的一系列裝置的安裝除錯,都要與施工方協調,這也是非常麻煩的工作。
反正整個工程下來,沒有大半年是完成不了的,這還是相對順利的情況下,若是遇到了棘手的問題,一年兩年都是很正常的。
當然,要想省錢省事兒也可以,投資幾十萬也能弄個錄音棚,如果標準再低點,弄一些二手裝置,在自己家花上一兩萬也能攢個錄音間。
但這種錄音間,自娛自樂當然可以。可要想在這樣檔次的地方,做出專業的音樂就是扯淡了。
其實很多中小公司的錄音棚也是非常寒酸,甚至一些獨立的小眾音樂公司,連錄音棚都特麼沒有。
想要做專輯,都會去外面租用專業的錄音棚,就連李廣楠以前那種檔次的錄音棚,一年下來都會承接很多這樣的業務。
這項開支一點也不低,光是租用錄音棚的錢,每天都要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
而製作一張專輯,往往在錄音棚裡耗費的時間都不短,最後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次對於音樂工作室的改造,李東和李廣楠最初的想法,其實標準並不高。
可自從看了那位專業的設計師的方案,兩人就再也無法淡定了。
要不怎麼是專業的呢,他們以前的想法,和人家的方案一比就是扯淡。
那個設計師說的話,李東認為非常有道理。
與其投資幾百萬,對錄音棚進行初步的升級改造,還莫不如不花這筆錢保持原狀。
因為升級以後的錄音棚,高階的專業音樂公司和歌手看不上,低端的普通使用者和小眾音樂人又嫌貴,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而且這次改造方案,可不僅僅是錄音棚的升級改造,而是對“東子音樂工作室”,進行了全方位的,合理的規劃設計。
其實就連李東自己,對音樂工作室的理解,無非就是租兩間屋子,裡面再弄些編曲裝置,就算是齊活了。
反正他的概念裡,不管是什麼工作室,和網遊私服或是賣外掛的沒什麼區別。
可現在經過專業設計團隊的一番升級和包裝,原本一個農村作坊式的音樂工作室,逼格瞬間變得高大上了起來。
所以李東和李廣楠兩人,都感覺人家分析的確實有道理,他們的態度這才變得堅決,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把音樂工作室搞起來。
喜歡我真不是文藝青年請大家收藏:()我真不是文藝青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