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搞音樂的人來說,音樂就是一條不歸路,進了這個坑就很難爬上來。
而搖滾則是這個行業裡的極限運動,從參與的那一天起,就意味著是去冒險。
帶著衝動走上這條路的人,不論是為了理想,還是為了玩果兒。
搖滾也的確能帶給他們激情和愉悅,讓他們活得自由、奔放和肆無忌憚,人生也變得更加精彩。
如果把音樂比作大海,在商業化大潮的背景下,搖滾樂所處的環境就好比驚濤駭浪,人們要麼喜歡的要死,要麼敬而遠之。
可是除了極少數人在穿過暴風巨浪成功上岸,剩下的大都永沉海底,落魄寒酸的了卻殘生。
碎裂樂隊的幾個人,都是畢業於專業學府的高材生,他們都是為了理想才走上搖滾這條路的。
當然,漂亮的尖果兒,也是他們最初產生衝動的一大原因。
十幾年過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激情消退了,果兒也玩不動了,現在唯一支撐著他們的,也許只剩下理想了。
主唱嶽迪等人都是金屬搖滾的死忠粉,這也是樂隊十幾年,成員沒有什麼變化的原因。
這個世界和前世一樣,金屬搖滾是西方的舶來品,雖然金屬樂迷不多,但只要進了坑,大都是死忠粉。
所以這個世界玩金屬搖滾樂隊的,也大都是由樂迷構成,現在金屬樂隊一抓一大把,可是有著鮮明風格的樂隊卻很少。
碎裂也是如此,樂隊的曲目模仿的痕跡很重,缺乏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也是碎裂一直火不起來的主要原因。
李東的前世,重金屬分類就非常廣泛,以邪惡、異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為其主要訴求的黑色金屬。以“鞭擊金屬”或“碾核”為其背景演化而成的死亡金屬。
還有節奏和速度都很慢,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擊性,但仍擁有重量感的毀滅金屬。具備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電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點和低沉有力的貝司填滿整個聽覺背景空間的重金屬。
搖滾樂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從這個世界的規則中找到了漏洞,然後頑強的繁衍下來,並不停的自我顛覆。
即便在搖滾樂衰退大潮的影響下,依然能從一些新樂隊的唱片裡不斷的聽到驚喜。
也正是搖滾樂的不斷的技術革新,不斷的突破瓶頸,才造就了搖滾樂的百死不僵。
李東和碎裂樂隊排練的這幾天,他惡補了這個世界的搖滾知識,聽了很多經典的搖滾曲目。
也找到了碎裂樂隊突破的方法,不打破嶽迪等人傳統金屬死忠粉的思維瓶頸,碎裂樂隊就永遠無法出頭。
雖然李東也不知道如何讓碎裂樂隊創新、突破,但這個世界和他的前世,畢竟處於不同的兩個空間位面。
尤其是西方搖滾樂的風格,與前世還是有著一定的不同。
前世北歐的歌特金屬、重金屬、碾核、死亡金屬,德國的衝金屬、速度金屬,美國的電子、朋克、後朋,英國的獨立、英倫、鄉村,都極具鮮明的特色。
就連一直以土搖自嘲的中國搖滾,雖然僅發展了三十年,依然有很多樂隊具有自己鮮明的音樂風格。
而且中國搖滾,還把源於西方布魯斯音樂的搖滾,披上了反叛、真實和抗爭的外衣,這也算是中國搖滾的一大特色吧。
江南音樂節是小眾音樂的天堂,對李東來說也是一次在小眾圈子裡成名的機會。
既然決定了要去,李東當然不會把這次江南音樂節當作是一次旅遊,必須利用這次機會大放異彩才行。
雖然嶽迪願意帶上他,可碎裂樂隊在搖滾圈子裡號稱是老牌樂隊,其實說句不好聽的,老牌不等於大牌,樂隊要是不火,再老也沒人吊你。
據說江南音樂節規模非常大,光是演出場地就有十幾處,只有那些大牌才能佔據最好的位置。
江南音樂節每年都會邀請一些新興的樂隊和老牌樂隊,更多的是出於鼓勵和懷舊的意思。
這些樂隊的演出場地肯定會非常偏僻,根本無法引起關注。
若是碎裂樂隊得不到關注,李東想趁著這次機會大放異彩,在小眾音樂圈子裡打響名氣,那就是扯淡了。
所以必須改變碎裂樂隊,讓他們在這次音樂節上得到廣泛的關注,這樣李東才有機會。
可李東畢竟是外人,當然不能像個傳教士似的,強行向嶽迪等人灌輸這些理念,那樣會招致對方的反感。
所以他就把唐秀秀、胡廣勝和朱媛媛等人,也找了過來,美其名曰是讓他們幾個像搖滾前輩學習經驗。
其實李東的真正用意卻不是這個,在碎裂樂隊排練的空擋,他也會和自己的樂隊排練新曲目。
試圖用這種方式,潛移默化的改變碎裂樂隊。
當然,如果改變不了,李東也不會刻意去做什麼,他又不是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