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公司會議室,賀從文渾身冷汗淋漓,剛才田總的話,確實太重了。
他執掌海珠公司資源部多年,沒少利用職權逼那些女歌手就範,他位高權重,女歌手只能委身於他,要麼就要面臨公司的雪藏。
可唯獨在海嵐的問題上栽了跟頭,而且這個跟頭栽得有些大了。
其實歷任資源部的部長,都非常看好海嵐,可這個丫頭就是不開竅。
公司其他女歌手為了能紅,爭著搶著的張大腿、撅屁股,可海嵐非得潔身自好,換誰執掌資源部,會去重點培養她。
如果不是這次海嵐簽約期滿十年,他也不會逼迫海嵐就範,誰成想這丫頭竟然一飛沖天,讓他非常被動。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找到那首歌的創作者,不管用什麼辦法,也要從他手上買下兩首歌,先平息田總的怒火再說,要麼真得被公司掃地出門了。
可他查來查去,找了圈內的很多人打聽,都沒有找到那首歌創作者的聯絡方式。
賀從文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給海嵐打電話,誰知對方早就把他拉入了黑名單,他又打給了經紀人肖萍。
可那個女人比猴都精,電話倒是接了,可就是不提這茬。
後來賀從文厚著臉皮直接問了,肖萍更絕,直接按了電話,再打過去已經關機。
賀從文聽著電話裡的提示音,氣得直肝疼。
他又在網上查了歌曲作者的資訊,結果還真在游魚音樂網找到了他的主頁,終於知道了這個作者叫東子。
可惜這裡也沒有他的聯絡方式,只有他釋出的十幾首小眾民謠,他聽了幾首,沒有特別適合目前市場的作品。
他早忘了李東這個人,而且也沒聽過李東的歌,所以壓根就沒有往那方面想。
其實現在不光是賀從文,那些中小型的娛樂公司,也都在尋找李東。
沒辦法,那些大型娛樂公司和幾家超級巨頭,公司養著大把一線二線的創作者,其中不乏一些創作大咖。
而這些小公司在選歌這個環節上,就差了很多,別說那些創作大咖了,就算是老牌的創作者,也不會屈尊簽約那些中小型娛樂公司。
和這些中小型公司簽約的都是那些三線四線創作者,雖然不愁作品來源,可是作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李東當初在網上賣歌,想法挺好,可那時候的他,只是個沒有名氣的新人,根本沒有人重視他。
現在不同了,李東憑藉匆匆那年這首歌,一舉在圈內打響了名氣。
別看普通百姓不知道李東是誰,可是華夏音樂圈裡,都已經知道他。
小眾獨立音樂人,以前在網上釋出過一些小眾的民謠,並不適合主流市場。
所以各個公司看中他的潛力,希望簽下他,即便不簽約,也要和他處理好關係,以後可以買幾首歌。
那些大型娛樂公司和超級巨頭,倒是沒怎麼上心。
對於音樂創作者來說,一兩首精品,根本代表不了什麼。
年輕時才華橫溢,成年後碌碌無為的比比皆是。
對於沒有經歷過市場長時間考驗的創作者,他們當然不會太過關注。
而且海嵐的崛起,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那部電影引發的青春懷舊狂潮,讓這首歌瞬間紅遍帝國。
如今李東在華夏樂壇的位置比較尷尬。
別看他在青蔥社群如日中天,在文藝青年群體,也算是小有名氣,即便對他普遍惡評的小眾音樂圈,也都知道有李東這個人。
但他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卻沒有任何一家傳媒報道他,李東的名字,就算在小報上夾縫裡都找不到。
因為這個世界的娛樂業,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資本掌握著遊戲規則,你若是不參與進來,就沒資格利用這個世界的市場資源。
所以李東在華夏帝國沒有絲毫名氣,隨便找個路人,都知道他的那首匆匆那年,可是你問是誰寫的這歌,卻沒有一個人知道。
若是問他們李東是誰,人家會滿臉懵逼的反問你:“李東,賣什麼的?”
各個娛樂公司的人,透過各種途徑打聽到李東在皇家音樂學院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