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閣,閣外種了許多青竹,因此而得名。
姜凝旋如約而來。
白文軒道:“凝旋丫頭,你老實說,你們此行目的可否是京都?”
下了崑崙山之後,要去姜元祁所在的杭州,根本就不會路過燕州,反倒是去京都,燕州乃是必經之地。
既然師父主動提起,姜凝旋也沒有隱瞞,乾脆點頭承認。
白文軒看向小徒弟的眼神中閃過憂慮:“凝旋丫頭,京都現在形勢複雜,如果可以,為師希望你們不要去。”
姜凝旋沒有說話,沉默已經表明了她的態度。
白文軒嘆息一聲。
“凝旋丫頭,你有自己選擇的路要走,為師只盼著你未來一切都好,既然你決定了要在這個時候去京都,有些事情,為師就要提前跟你說個清楚。”白文軒無奈妥協道。
姜凝旋乖巧的點頭。
別看白文軒遠在燕州,看似遠離了京都的權貴中心,京都中發生的事情,他一樣也不少知道。
白鶴書院乃是天下文人之首,除了京都的國子監,還真沒有哪家書院有白鶴書院這樣的威望地位,這些年白鶴書院出去的弟子,大多數都在朝廷中為官,從主政一方到京都六部衙門,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
姜凝旋豎起了耳朵聽著,一個時辰,兩個時辰,三個時辰……她的坐姿依然筆直,腦子裡飛快的消化著師父所說的各種訊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從這些訊息中抽絲剝繭,連線成網,試圖用最短的時間弄清楚京都的人際關係。
姜凝旋每次開口詢問,句句話都能夠說道點子上。
白文軒就喜歡這樣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學生,教學的熱情很高。
師徒兩個人一個教一個學,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
晚飯時分,端木文和齊齊在飯桌上沒有看到姜凝旋和白院長,詢問的眼神看向了李思遠。
李思遠道:“你們二位先吃吧,師父和小師妹討論學問,應該不會出來用飯。”
身為首席大弟子,李思遠很瞭解師父做事的風格,在書院中教學,碰見了榆木疙瘩,心情好了指點一句,心情不好,一句話也不想說。
遇見心思通透之人,那真是有說不完的話,為人師者,恨不得傾囊相授。
師生二人一個教的順心,一個學的用心,時間過起來真的是飛快。
第二日,姜凝旋告別了師尊,再次啟程,朝著京都趕去。
京都中局勢複雜,她一刻也不想耽擱。
白文軒站在山腳下,望著小徒弟離開的身影,久久站立。
清風吹來,初秋的早上,瞬間讓人覺得寒冷。
李思遠親自陪著師父來送小師妹離開,察覺到周身泛起的冷意,上前勸道:“師父,小師妹已經走了,咱們也回書院吧。”
白文軒嘆息一聲,扶著大徒弟的手,緩緩朝著山上走去。
風雲起京都,波瀾在四海,但願天下諸事太平。
京都,御書房。
天子前往泰山封禪的旨意,明發天下,從宮內到宮外,無論是隨駕官員,還是護駕的御林軍,全都準備起來。
忙忙碌碌了三日的時間,鑾駕終於備好,浩浩蕩蕩的祭天隊伍從京都出發,朝著泰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