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深空裡的每個角落,那些極其細微的地方,是巨大的星系網路裡的一部分。所有遙遠的星系都微微泛紅,像面前隔著一層玫瑰色的玻璃。那些恆星的光環,以及那些行星的軌道,總會把你的想象變得遼遠。
米棣,“有遺憾,有嚮往,卻只有現在。”女王:“我們只是宇宙食物鏈中的一環。”米棣,“而且層次還比較低。星辰大海,是大浪淘沙嗎?”女王,“或許是吧。1.8億年前的那場銀河系戰爭,天狼星系、天龍星系、太陽系、天琴星系、獵戶座等等很多星際種族都被捲進來;這次銀河戰爭持續100萬年之久,導致許多星球變成荒漠。參戰的雙方均遭受了重創,宇宙生態環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壞,只有極少數智慧生命逃離和倖存下來。”米棣,“這樣回溯,地球應該是侏羅紀晚期。”女王,“銀河系內外,智慧生命薈萃,正面和負面的競爭,場面恢弘壯闊。自從那次銀河戰爭後,嘉年華星就不再參與星際間的紛爭。”米棣感慨,“從某種程度上看,事情要複雜得多,我們只是這一程序的一小部分。低維度的智慧文明如此脆弱,都是無奈的選擇,保持中立可以嗎?顯然不可以,而太陽系始終處於夾縫之中;甚至阿爾法星系,也不可能總處於這樣的安逸環境裡。”女王,“我們站在一起。”米棣,“地球目前困難重重,外有負面力量入侵,內有邪惡勢力增強。”
樹女說,“不要畏懼,用心中的光和力量去戰勝它。”米棣,“不要溫和地走進這個良夜,勇氣可以提升生命力量。地球同天狼星有很深的淵源。”女王,“天狼星B—3(東昇球)是藍血人,我們也有天狼星的基因。”
“女王號”竄出蟲洞,並介入火星軌道。在火星外太空3000千米處停留,米棣坐在指揮室裡,面容依舊嚴肅;派出幾架小宇航器到火星上搜尋,回覆說基地裡沒有人員,只有機器人工作,他這才放心。
女王望著這顆紅色星球嘆息說,“數憶居民罹難,只有數千人倖存下來;多想拆掉行星表面閃閃發光的金屬基礎,讓禁錮億萬年的土壤再度曝露在陽光下。”米棣,“很古老的事情了,依然感傷。”女王,“同他們聯絡了,一會兒就趕過來。”米棣,“知道了,鬧鬧呢?”女王,“剛才還在這兒裡。”米棣,“不用管她,刻意地限制她,會不習慣的。”女王,“有時候真羨慕她,像風一樣自由。”米棣,“符合她的性格。”女王,“我辭去了女王職位,以特使的身份前來地球。”米棣,“這樣做值得嗎?”女王,“地球人類正在遭受絞殺,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對生命才有意義。”米棣,“其實,真不想讓你和‘鬧鬧’以身犯險。”女王,“可我們已經來了。”米棣,“就做來的安排。”女王,“你可以直接稱呼我的名字,我叫休伊達。”米棣,“好,我記下了。”
米棣把上半身沉入椅背的軟襯裡,此時的燈光的色彩轉為粉紅色,讓他剛直的輪廓也柔和了一些。有提示燈閃爍,他坐起來,看見螢幕上有組合網狀的粒子點閃動,探測器將大體輪廓顯示出來。這是菱形巨大物體,一架圓形物體附在後面,是天狼星的小宇航器。石天峰兄弟一前一後,中間是位12英尺高的紅巨人,紅棕色面板、金棕色頭髮、眉毛、鬍鬚、眼睛是金褐色,非常健壯。米棣走上前把手高高舉起,紅巨人伸出大大的手掌,顯得米棣的手像嬰兒的小手一樣。石天星介紹,“什剎海星人格薩特,地球人米棣,嘉年華星女王。”大家在指揮室坐下,石天星向大家介紹了來去過程:“到達什剎海星後,格薩特比較豪爽,共帶來4艘星際戰艦。在地球外圍空間潛伏,觀察到海洋裡有幾次微震,也沒有去查明。火星基地、月球基地、太空基地都終止了太空活動,應該是有所警覺了。”石天峰說,“並非任何細節都能判斷準確,將米棣兄第從地球接出來就預留了這個空間,月球基地裡的人員也都撤回了地球。”
米棣臉上露出真誠的笑容,他說,“很好,我不必分心照顧。”他接著說,“從各種跡象分析,躲在幕後的敵人就是獵戶人。嘉年華星有1艘‘女王號’星際旅行艦,30艘星際運輸艦;什剎海星有4艘星際戰艦,小型宇航器20架;東昇球有2艘星際戰艦,小型宇航器10架。”石天峰自嘲:“我是主謀,只有2艘星際戰艦,有點不好意思。”格薩特大笑,“天狼星的星際戰艦戰力比不了。”石天峰,“什剎海星的戰力也比較強。”格薩特,“看來,獵戶人急於開啟這條通道。”石天星,“要持續一段時間。”米棣,“我們不放棄。”石天峰:“我相信你。”
不知道一個銀河標準年是多少,但可以肯定,自己卻經歷了三十個地球年。從前的都是鋪墊,現在是決定成敗的時刻,作戰方案已形成。他指著地球儀:“以地球東西半球的0°經度線到180°經度線為界,將三星的星際戰艦一分為二;石天峰領一組,石天星領一組,分層防禦、掩護。什剎海星為第一層,距離地面500千米處;嘉年華星的星為第二層,距離地面1000千米處;天狼星為第三層,距離地面1500千米處。嘉年華星的戰力比較弱,把他們放在中間,需要什剎海星和天狼星進行穿插協防,避免敵人給予重創,還不知道敵人有多少艘星際戰艦。敵人的星際戰艦可能出自海洋或陸地,也可能在外太空向內進行攻擊。嘉年華星的星際運輸艦隻有少數的鐳射炮塔,是種防禦性武器。艦體裝有一層反射盾,抵擋鐳射武器、伽馬射線武器還可以;若敵人進行飽和攻擊就難以招架,任務是隻參與救援。戰場需要臨場發揮,每個細節都有決定性的作用;當然,可以擊毀敵人,也可以被敵人擊毀。作戰方針:以不變應萬變,要靈活運用。
地球上有些重點區域:環赤道和環北緯30°(主要指北緯30°向下波動05°所覆蓋的範圍,其中包括龍三角、地中海、加勒比海、百慕大三角等。)強調:窮寇莫追。我們的目的是保衛地球,不能把防禦陣型搞亂了;來了,我就擊潰你;你走,我不追你。臨陣指揮,我的能力不足,交給石天峰大哥。”石天峰,“作戰的意圖和道理講得很明白,我們堅決執行。具體細節,我們再進行商討。”他想起了妹妹:“樹女在哪裡?”樹女從外面進到指揮室,“我在這兒。”石天峰拿出一塊晶體交給她,囑咐說,“這是銀河神廟供奉的水晶,經過上億年的水晶旋渦逆轉,儲存了巨大的能量,當生命遇到危險時,能夠保護你。”樹女笑吟吟地接過去,“我知道了,其實很簡單。”兩個哥哥看到妹妹天性使然的樣子,無奈地地直搖頭。米棣,“戰端一開,玉石俱焚。我留在這裡,會妨礙你們作戰;戰鬥打響,我帶她倆回到地球,免得你們分心。”石天峰,“把我乘坐來的小宇航器留給你們。”米棣,“好。”
藍色星球,我回來了,期待已久的家園,伸手就能將它擁抱。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從荒涼的峰頂到深邃的大海......地球生命與地球環境構成了互相依賴的迴圈,彼此需要,任何鏈條的失序都會導致生態系統的瓦解。或者說,地球的生態鏈非常脆弱,任何過度的改變都將面對“不可逆的翻轉”。
在地球上,百慕大三角和龍三角呈近似對稱存在於東西半球;宇宙形成恆星系統的時,具有“黃赤交角”(23.5°)的恆星與行星,近似圓形的橢圓軌道。這是因為,地球自轉周和公轉面(黃金交角)的角度一直以4.1萬年為一週期在22.1°和24.5°之間變化。太陽發生核物理反應,放出大量的核能;正物質處於外層發出的正能量(萬有斥力),近距離成引力。地球北緯20°—40°、西經35°—75°;北緯20°—35°、東經120°—142°之間的兩處寬闊水域,是恆星系統的物理反應介面。這裡,大洋地殼比較薄,百慕大三角和龍三角區域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幾千米。地球上的“欽”是黑褐色的金屬,就產於地殼和岩漿層之間。
身在大西洋裡的沃格非拉,從索拉城堡地下迷宮逃出來,眼睛裡籠罩上一層深深的憂鬱色彩。從此過上在大海里求生的日子,自己能夠逃脫,知道是波傑利時的安排;如今的海地生活真是困難重重,活下去,完全是求生的本能。大洋中的海水從來都不是靜止的,暖流和寒流製造著水迴圈,規模非常的強大。有交通工具的時候,可以暢遊地球上的每一片海洋的水域,而如今......順著南赤道洋流的流向,來到加勒比海海域,這樣才是最好的生存途徑。冒險與時常狂吼的波濤搏鬥不是明智的選擇,在這孤獨的海洋裡,孤獨也是一條死路。
“海底人太封閉了”, 沃格非拉不住地哀嘆,生命沒有留給自己時間。面對外星種族的入侵,對於他來說是撕裂絕望的哀歌。他的堅韌失去了反應,游來游去,沒有一定的方向,隨波上下,沒目的的漂流著。在墨西哥灣中,海水被曬得溫度很高,沿著北美的海岸線奔向北方。對自由的熱愛,對奴役的憎恨;只有壓抑,沒有其它方法。在加勒比海找尋了一段時間,覺得在這裡沒有兩個人的蹤跡,又來到百慕大三角;這裡是海底國家的物理能量場,也是日地物理能量場。沃格非拉熟悉這片海域,堅強的個性不可能讓他過著無期的野人生活;自從跟章魚搏鬥後,他就一天比一天憔悴。大自然的是殘忍的是可怖的,要與天爭與地鬥,是生存的必然;但他無法忍受這痛苦,思念家人、思念朋友、思念海底人曾經的一切......
在10萬年的長期演化裡,來自嘉年華星的這些人,適應了海底的生存環境。經過漫長的科技積累,在最近的兩個世紀裡呈現爆發式發展;波傑及加在物理場海底地殼中提煉出“欽”金屬,又根據地球磁場雙螺旋原理,製造出動力強大的“焊銧”推進技術,研製並建造出潛艦。在這之後,開採、加工、製造,帶動了整個海底科技領域。
洋殼內部的岩石變形程度較弱,具有較統一的剛性性質,是恆星輻射通量比較強,是產生星球物理場的必備條件;而地球上的兩個區域,百慕大和龍三角,就是在這樣的對稱條件下形成的。下地殼一般厚10—20千米,主要為麻粒巖、角閃巖及片麻岩組成,其中常散佈著一些中、酸性的岩漿岩體,並可能穿插著較多的基性岩脈。下地殼物質的總體化學成分可能為中性、略偏基性,相當於基性成分較高的閃長巖成分,在下地殼和岩漿層之間M介面,有“欽”金屬元素隔開。
波多黎各海溝,距海平面4千米。沃格非拉潛入這一地帶,重回故地,千般滋味,或者這是能夠希望的昨天。他不想需求答案,飢餓與勞累讓他顧及不了這些,幾十海里的路程將體力消耗到了盡頭。一直向前,坑道形成一條直線,在這上下縱橫的坑道里,曾經是他快樂的源泉。在這裡,能夠準確地計算出坑道下傾的角度,以及每條坑道的走向。每往下100米,溫度上升一度,現在沒有興趣關注這些,唯一的動力就是沿著這條路向下去。知道這裡很危險,獵戶人不會輕易放過這裡;只有這裡,這裡存有大量的科研裝置和成果,或許還有希望。
坑道內的洞壁性質變了,這裡是薄地殼,明顯能感受到溫度在升高。望著前方物理場實驗室,裡面還透露出亮光,他卻在靜止的狀態中睡去。再睜開眼睛時,看到有一個後背,他認出來,“波傑利時,你怎麼在這裡?”波傑利時站起來,“是不是餓了?我出去時,看到你躺在那裡,就抱你回來。”沃格非拉,“我又餓又困,最後,睡在那裡。”波傑利時,“先吃點東西。”他拿過鮮魚肉放到沃格非拉麵前,看得出來,波傑利時也很疲憊,而更感到的是他的憂鬱和冰冷。
花崗岩的圓頂,它的重量壓倒了沃格非拉的精神。面對海底世界的處境,憑藉他自己是沒有任何希望的;然而,當看到波傑利時,又找回來一些。他對著這些儀器凝視了很長時間,一面這樣想著,一面從不同的方向朝四周觀察一下。他知道,在這地區,有一段時間裡地殼是有伸縮性的,是由於引力的關係而不斷髮生變化。能量是構成宇宙的原始面貌,只要有能量......整個宇宙,整個銀河系,整個太陽系,始終是能量與物質、能量與能量,物質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形成各種場、各種力。生活在這樣的海洋區域裡,在這樣的黑暗的森林裡徘徊;海底人適應了海洋環境,創造了海底科學體系。每當浮出水面,望著宇宙繁星點點,不時還有流星劃過;陸地生物千千萬,海洋生物也萬萬千,各自形成完整的生命體系。
沃格非拉,“波傑利時,我想同你商量事情?”波傑利時轉過身來,“好吧,我們也好長時間沒說過話了。”沃格非拉,“海底人還有生路嗎?”沃格非拉說這話時很激動,波傑利時搖搖頭,“我不想把你丟在這個深淵裡,可我現在對生死不感興趣了。”待了一會兒,他說,“目前海底的狀況,可以說這種希望幾乎等於零。”沃格非拉抓住波傑利時的雙手,用近乎乞求的目光望著他。自己知道,寶其思捉在身邊該有多好,可以不加隱瞞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使遇到了某種壓力,也可以共同分擔一些。他並不知道,寶其思捉為了朋友間的真誠,永遠地葬在了大西洋裡。沃格非拉,“如果聯合起來,或許還有希望。”波傑利時,“沒用,肯定沒有用,獵戶人將會主宰這裡的一切,包括陸地。”沃格非拉,“如果不反抗,不就證明死亡了嗎?”波傑利時,“我不害怕死忘,生死只有一步之遙,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沃格非拉,“地球會變成死星?”波傑利時,“還沒有那麼悲觀,但至少我們起不到多少作用。”沃格非拉,“我需要反鐳4.”波傑利時,“反鐳4的存量還有一些。潛艦的動力用“焊銧”系統,還沒來得及開展進一步的動力研究。現在,都不需要了,由於我們的各種限制,處在冰凍狀態。只靠我倆,研製成先進的武器,在時間上也不現實;或者說,我們同高維生物抗衡,身體能力上也不現實。”
沃格非拉的想法一閃而過,波傑利時說法是正確的,根本沒有反擊的餘地。但他還是不想掙脫這點兒希望,沒有希望的希望,不想同波傑利時發生爭執,至少他為自己做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