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其葉俊秀飄逸,其香清幽恬雅,自二千多年前被孔夫子讚譽為“王者香”以來,聲譽鵲起,備受後人喜愛和頌揚,為十大傳統名花之一。
茶葉,嫩芽香葉,香高味美,是老百姓長期以來“開門七件事”之一。
古人曾以蘭質許茶,以蘭入茶,且影響至深。
蘭花茶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說,芽葉相連於枝上,形狀好像一枝蘭草花;二是說,採製時正值山中蘭花盛開,茶葉吸附蘭花香,故而得名。
蘭花與茶,均屬於熱帶、亞熱帶植物。在我國,蘭花分佈區域幾乎等同於茶葉,而且,蘭花繁殖延續能力強,適應性廣,品種多。
春有春蘭,初夏有蕙蘭,夏秋有建蘭,冬春有寒蘭和墨蘭,四季花香不絕。
蘭花吐香穩定,花期達一個月左右,釋香盛期為七至十天,且香氣高,香型獨特。
有人說,蘭花是一個文化的符號。那麼,蘭與茶的結合,也將有助於推動茶文化的發展。
在這大山裡就有一個傳說。
相傳,有個經營茶葉的商人。由於他經營得法,十幾年下來,便成了當地聞名的富戶。
由於他出身寒苦,故很能體諒貧苦的鄉鄰,經常會接濟他們,而平日自己卻是粗茶淡飯,但他仍然過著清苦的日子,他有一個嗜好,那就是愛蘭、採蘭、養蘭,常常為了得到一盆好蘭而不惜花費重金。他家住雲霧山中,春天裡,每當經營餘暇的日子,他就上山找蘭花。儘管他每年都上山四處尋覓,卻始終沒能找到一株好蘭花。
有一年初春的一個夜晚,他獨自躺在床上,想著明早要上山覓蘭花去,但想到好花難得,正苦苦尋思該去何處去找時,不覺頭腦發矇,睡意上來。朦朦朧朧中,他忽然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婆婆,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將少女託給他當奴婢。
他細細打量,見少女長得清秀俊美。經交談,才知少女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老婆婆是她的鄰居,出於好心,想幫這少女找條生路。聽人說他心腸好,才特地帶她來投奔他家的。於是他當即點頭,答應收養這少女為義女。接著,老婆婆就作揖告別了。
瞬間,一聲春雷轟隆作響,把他驚醒,他才知道剛才只是做的一場春夢。
第二天,他仍舊上山採蘭。他尋遍一座山又翻過一座山,直到太陽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蘭。他只好拖著兩條疲憊的腿緩緩下山。一不小心,他被一塊石頭絆倒,摔了個仰面朝天。
他慢慢坐起來,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陽中,身旁有一小叢蘭草在微風中輕輕抖動,再仔細一看:那半弧形的葉子剛柔相濟,散發出清幽的香味,確實與眾不同,中間還長著個花蕊哩。他小心挖出,回家後便連忙栽在盆裡。
不到半個月,蘭蕊抽長,開花了,花朵高過蘭葉,花瓣圓潤頭帶尖鋒,劉海舌,嫋娜多姿,散發出陣陣清幽香味,確是蘭中珍品。
他如獲至寶,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燈下還細細看,人就像如痴如醉,無比愉快。
突然,他心頭一閃,想起半個月前的那個夢,啊,他明白了:這蘭花的花形葉形,如此楚楚動人,不就是夢中所見的那個少女嗎?現在看來,那老婆婆就是送蘭花仙子的呀。從此他更加精心培育著這株蘭花,並不斷地讓它繁衍生息,又給它取名為“楚仙蘭”。
荊山深處,鬱鬱蔥蔥的山間,老屋連片,靜臥春陽下,古老中透出一種禪意:山谷蒼翠,白牆黑瓦,林木碧透,茂竹環繞,抑或兩三株老銀杏,濃密的枝葉舉著無邊的春秋歲月。
返回途中,春陽已斜。那蘭香悠悠,茶香清芳,那蘭茶存世之跡亦幽幽。
農廬一聲感慨:“蘭茶共生,世世代代。”
農天一忽有所悟:“蘭香茶香,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