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小商小販的叫賣聲從中搗亂,叫人聽的不安神,這時,農天一也會來一句:“這些人真討厭。”
巫青只是笑一笑。農天琴蠻乖巧,靜靜的挨著其母坐著,專心聽說書。
一場下來,個把小時,他們隨人流離場而去。
巫青問:“那諸葛亮為啥揮淚斬馬謖啊?”
農天一有自己的看法:“馬謖是自討無趣,誰讓他自作聰明。”
巫青“啊”了一聲。
巫青又問:“那諸葛亮為什麼能夠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農天一想了想,說道:“諸葛亮善於謀劃,借勢得勢,慢慢就形成了三國鼎力之局面了。”
這時,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出現在他倆的身旁,那乞丐道:“行行好,行行好。”
農天一一見,連忙拿出碎銀,遞給那乞丐。
乞丐拿了碎銀,趕緊磕頭致謝,連聲說:“菩薩保佑你,大富大貴,升官發財。”
巫青看著自己的兒子,頷首微笑。農天琴好奇地看著衣衫襤褸的乞丐,兩眼一閃一閃。
這時,他們路過一截古城牆,牆上可見開著紅花的荊條迎風搖擺。這時,如果是在山裡鄉民家中,那荊條一定是長成籬笆圍成了院落。那山上對生的黃荊柔柔的,一到春天,那紫色碎花便肆意敞開,蓬勃怒放,生生不息。
巫青指著古城牆上的荊條說:“天一,你看那荊條花開的多好看啊。”
農天一望過去,說道:“祁先生講過的,荊條與楚國立國有關呢。”
巫青頓了頓,一句一句念道:“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闢在荊山,披荊斬棘,興衰更替。”
農天一連聲說:“媽媽,祁先生說的就是這些意思。”
巫青會意地笑了。
茶巷子因茶而得名。其《風土記》曰:“……居民每至夏秋,多病痢瘧,皆暑熱所致也。”所以這茶巷子得以在漫長歲月裡,以荊山的一杯杯茶水浸潤著往事,以一縷縷茶香安逸著人們平淡的日子。
荊山適宜茶葉生長,而茶在我國古代原是當作一種藥材,後來人們認識到茶不僅可以治病,而且可以清熱解渴、醒腦提神、助食消化,又富有清香味道,便發展成為一種老少皆宜的飲料。這是大智慧!
於是便開始大量種植、採製,逐漸養成飲茶的習慣。所以荊山一帶的人喜飲茶,蓋因地理環境及氣候所致。因此,茶葉需求量日趨增多,茶葉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那麼,這茶巷子就有了頑強的生命力。
故,“茶巷,西連烏衣巷,東通龍王閣,長二百八十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