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指著那遍野的茶樹說:“這片茶樹在山的背陽陰坡處,山上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這是出好茶的基本條件。”
農旺年點頭,心領神會。
隨後,他們來到寺廟的製茶室。
方丈現身說茶:“製茶前,製茶師必須沐浴、齋戒,以虔誠之心進入製茶間,不得言語,保持清淨,方得茶之真味。”
父子倆連連點頭。
方丈道出採茶製茶的玄機:“採摘時機很重要,天剛亮開始,即採即返,保持茶葉鮮嫩。”
這時,農旺年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就一個勁的點頭稱是。農敬堂也不住點頭。
於是,方丈話鋒一轉,說道:“你的茶已接近好茶了,還差一點火候。”
這一番評價,農旺年做夢都沒有想到,但這也正是他夢寐以求的。
最後,方丈問:“施主尊姓大名?”
農旺年說:“村夫農旺年,家住山腳下的龍巖村。”
方丈說了句:“阿彌陀佛。”
告別方丈,父子倆匆忙下山。
農敬堂問:“父親,這種茶製茶看來是大學問啊!”
農旺年說:“可不,正是大學問,才帶你出來見識見識,你可要用心學習,將來好繼承咱們農家的製茶手藝。”
農敬堂說:“請父親放心,我會用心學的。”
農旺年說:“你知道就好。”
回到家,農旺年總覺得身邊有一股美滋滋的茶香在縈繞。不過,高興歸高興。農旺年畢竟是經歷過起起落落的人,冷靜下來後,腦子裡忽然冒出一幅關於農家茶事的圖景,隨著時間的推移並逐漸清晰起來:
這就是每年出新茶時,先贈給寺廟的大德高僧品嚐,求個功德圓滿,此其一;
沿襲農家每年三月三祭拜“茶祖樹”的風俗和儀式,這個是祖上定下的規矩,不能馬虎,此其二;
製茶時必須先齋戒、祈禱,更衣、清洗乾淨,方能進入製茶間開始製茶,並作為家規定下來,此其三。
同時,儘快恢復祖傳“茶籽湯”製作,發揚農家濟困扶貧之風,以解除鄉民的疾痛,此其四。
隨後,農旺年準備按照方丈的指點,又費了一番功夫和心血,準備投些銀子,改造自家原先簡易的製茶間。他想,現在有這個財力,承受得起。
這些事情定下來了,農旺年的心裡踏實多了。於是,趁晚上吃飯的工夫,農旺年把自己的決定,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家人。
大家異口同聲都說“好!”
轉眼間,就到了來年的春上,那茶籽變成茶苗後,就撐撐地長,五粒茶籽長成了五棵碧綠清香的小茶樹,這可比普通茶苗的成熟期,至少快了一年多的時間。農旺年欣喜不已。
看到這長勢,農旺年愈發覺得這“茶籽”就是“仙籽茶”的化身,不然是無論任何做不到的,除非奇蹟出現。如今,奇蹟正在悄悄發生……
現在,這五棵茶樹就活生生地伸展在他的面前,並與那棵古茶樹相依相偎,它們就像是它的子子孫孫,環繞在天心岩茶山之上。
這天上午,農旺年抽空,又特意去了一趟自家的茶山,他一邊欣賞著茶樹,儘管看了無數遍,但他還是看不夠;一邊琢磨著自家的茶事,他期盼著今年有個好的收成。
山風陣陣,綠意盎然,他彷彿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站在茶山上,一陣清爽的山風掠過,農旺年該回家吃午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