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他專門自帶山泉水過來泡茶。不一會,每人面前一杯茶,一位先開了口:“香留舌尖。”
另一位說:“像仙女群舞,姿態優雅。”
計元先生品出了滋味:“肯定是頭採茶,上好毛尖。”
徐才運接上話:“正是,計兄好品性。”
幾位說了好一會,還是沒有猜中茶名。這時,徐才運才揭開謎底:“這是本縣產的三濟堂毛尖。”
大家“啊”的一聲,因為之前他們從未聽說過這個茶名。
此時,徐才運見火候已到,就一五一十地給幾位飲者道出。
計先生說:“改日一定去拜訪農家。”
“沒問題,我帶路。”徐才運連忙答應。
品完茶,大家寒暄過後,匆匆散去。
農旺年雖說是一介茶夫,但也是識文斷字之人,他有一種預感,會有貴客臨門。
這天一大早,他帶著兒子出了門,到南頤縣置辦茶具,再買些生活日用品,辦完事就往家趕。
剛到家歇了一會,徐才運就帶著一位先生來了。
農旺年趕緊迎接:“歡迎歡迎,家舍簡陋,委屈先生了。”
大家落座,徐才運作了介紹。此時,農旺年的妻子與兒子已經淘洗好剛買回來的茶具,及時派上了用場。
農敬堂像模像樣地端出紅砂茶具,徐才運一見,在心裡打鼓,這老兄從哪裡變戲法變出來的,又暗自高興。
“來,我們品茶。”農旺年說。
這時大家人手一杯。
計先生打頭陣,不吝讚美之詞:“老兄的茶乃神賜也。”
農旺年說:“先生過獎了。”
徐才運笑哈哈地說:“就是神賜嘛。”
計先生客氣地說:“我今天主要是拜訪老兄的,是不請自來。”
農旺年禮貌地回應:“先生是貴客,這也是我農某的榮幸,不用客氣。”
“農兄的茶樹在何處?”計先生想探究一下。
“在天心岩,我祖上說,那棵古茶樹已有千年的樣子。”農旺年如實回答。
“那裡可是風水寶地啊,是出好茶的地方。”計先生對本地產茶區還是蠻清楚的。
“那是的,天心岩一帶就是大花谷啊。”徐才運說。
“嗯,說的是。”農旺年附和一句。
不知不覺,他們喝了幾壺毛尖。計先生起身告辭:“今天多有打擾,改日再來討教。”
農旺年說:“歡迎計先生常來品茶!”
徐才運又與農旺年簡單交談幾句,定下了出貨日期。
“這個請先生品賞,不成敬意。”農旺年拿著一包毛尖遞給計先生。
“這怎麼好意思。”計先生說。
“計兄,你就拿著吧。”徐才運笑著說。
計先生不好推辭,說:“那好吧,多謝農兄了!”
農旺年與他倆一前一後出門,他又送了一截路,才相互話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