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值秋季,很多茶農都要修剪茶樹。過去剪下的茶枝當柴火,現在有人收購,自然十分樂意。很快就收齊了老茶。
潘掌櫃在院內架起幾口大鍋蒸茶,等茶葉都蒸完了,他發現不好了,前面的茶葉堆在一起,已經發黑。如果再去收茶,肯定趕不上趟,也會誤事。尤其麻煩的是,這些茶葉如果再進行揉制,不知道要請多少夥計。
為了趕工期,節省時間,潘掌櫃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不揉茶了,直接在太陽底下爆曬,再用木炭火按批次烘乾,兩不耽誤。全作坊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點忙活了近一個月,才把這批茶葉趕製出來。潘掌櫃如釋重負。
蒙古人如約而至,當他看到六十擔茶整整齊齊擺放在院子裡,十分開心。對潘掌櫃豎起大拇指:“給我泡杯好茶來。”
潘掌櫃馬上拿出自己的老茶,給蒙古人親手泡茶。
蒙古人端著茶杯,並不急著喝,指著其中的一擔茶說:“我要嚐嚐這個味道。”
潘掌櫃暗叫糟了,他本想矇混過關,沒想到他如此精明,只好硬著頭皮泡茶。
兩杯茶一對比,蒙古人的臉色大變。只見潘掌櫃的老茶湯色依然碧綠,可這次製作的茶卻是紅色。
蒙古人拔出彎刀:“你在裡面加了什麼?是不是毒藥?”
潘掌櫃搖頭,端起茶杯,一飲而盡:“沒毒,沒毒,你看我都喝完了。”
蒙古人半信半疑,潘掌櫃在茶杯裡又加上開水,蒙古人端起茶杯,一口氣喝完,激動地說:“這才是好茶,我軍將士就是要這樣的好茶。”
潘掌櫃一時語塞,呆若木雞,蒙古人問:“多少銀子?”
潘掌櫃猶猶豫豫地伸出三個手指。
蒙古人一看,就丟下三千兩銀子,拉著六十擔茶走了。
潘掌櫃這才愰過神來,驚喜不已,他本想是說三百兩,沒想到一下子賺了這麼多錢,這太意外了。
後來,蒙古人經常來買茶。潘掌櫃才得知他是蒙古駐內地的茶使,專門為蒙古將土採購茶葉。這都是因為昭君把楚地茶葉帶到蒙古後,將土們吃了身強力壯,很少生病的緣故吧。蒙古大汗就讓他來楚地買茶,他這才慕名找到了潘掌櫃。
潘掌櫃聽說蒙古高原寒冷,以牛羊肉為主食,缺乏蔬菜,有人把生茶直接放在嘴裡嚼著吃。所以茶使以為味道越濃,茶就越好。潘掌櫃沒想到自己的一個嗜好,竟然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有人知道這個秘密後,紛紛效仿,大量製作老茶。這其中就有農毅傑。
農毅傑在潘掌櫃那裡學得製茶的好手藝。不久,就另立門戶,開了一間製茶坊。
起初,雖說製茶坊比較簡陋,但農家茶葉品質優良,不久,前來購買的人漸漸增多,在這十里八鄉,小有名氣。
別看製茶坊不大,在那時,卻養活了農毅傑的一家老小,並略有結餘。這就為農家在製茶上打下了根基。
隨後,農毅傑的這絕門製茶手藝就在農家傳承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