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回憶那段時間,那個時候自己是多麼想念,簡單樸素的圓粒兒白米飯。
明明天天饞成狗,卻一口都吃不
果然越是習慣了的東西,想念起來才越是要命。
小李大叔還是第一次有鳥兒站上肩膀,心情美得不得了,見周九眼睛盯著米,不由得就開始跟他開始介紹。
“你這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形狀的米吧,我聽說在你們南方,吃的都是粳米之類的米,長粒兒的。今天叔給你做一頓咱這兒吃的大米,不是叔吹……”
周九吐了一口氣。
這種經典話語一出,就知道這位大叔一定是要開始吹了。
就像老師說不是我佈置作業,那就是他要佈置作業了。
就像老闆說不是我要你們加班,那就是你們馬上就要加班了。
過程和話語都不重要,結果反正都已經早早在話裡頭了。
周九拍拍翅膀,歪頭等著大叔開始吹。
好的,知道你要驕傲了。
“我們這旮沓的米啊,那叫一個香。你看這天下的東西,不都是講究一個過程的嗎?老母雞肯定比那些雞排店裡三個月出籠的雞要香。地裡埋三年的米酒,絕對比剛釀出來的女兒紅要醇。稻穀也是這樣,我們這兒一年才能收割一季的稻穀,怎麼著也會比你那兒一年割兩三季的稻穀要好吃得多吧?”
周九倒是承認這一點,這圓粒兒的米好吃,生長週期長是一方面,所在地的自然條件也是得天獨厚。
陽光雨露充足,黑土壤肥沃,澆灌的水純淨無汙染,自然是長得好,味道也好。
過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生長得好吃就決定了它很難具備一些其他的競爭優勢,比如說量産。
長粒兒米一年兩三季,相當於可以養活圓粒兒米一年養活的人的三倍
溫飽永遠在味道的前頭,成本又是享受的前提。
要說南方想不出辦法種這種圓粒兒的米,那是絕對不說,前不久又弄出了個“海水稻”的魔稻祖師,可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呢。
行,只是沒有這麼做而已。
各有各的優勢,百花齊放多好,只吃一種吃久了就怕會膩。
小李大叔樂呵呵進廚房去淘米,周九沒有從他肩膀上下來,仍舊是看著小李大叔一個一個動作的在做。
肩膀上還站著一個活物,小李大叔的動作難免就有些收斂了,而且也分心在搭話。
“你等會兒吃了,絕對會喜歡上這個味道的。叔可不是用高壓鍋壓出來的飯,等會兒叔用柴火給你煮一鍋飯,還有米湯可以喝!”
周九拍了拍翅膀,有點兒期待了。
米湯可是他小時候才喝過的東西,後來電飯鍋一普及,哪裡還有人煮飯的時候盛出米湯來?
後來出生的孩子,大概很多連米湯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了吧。
說起米湯,小李大叔講故事的心思又冒頭了。
“你知道不?米湯特別營養!以前可沒有什麼奶粉,好多小娃兒都是喝米湯當奶長大的。從前還有一個惡媳婦兒,讓婆婆做飯卻不肯給她吃飯,只準她喝米湯,結果你猜怎麼著?”
周九:你猜我猜不猜?
小李大叔:我猜你猜。
周九:你再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