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能找九流的人解決問題,為什麼你們不找呢,非要受武雲宗的鳥氣?”程子昂不解地問道。
“呃...”聽到他這句話,那個商販露出了略顯尷尬的表情。沉默片刻後,他沉著臉說道,“還不是某些人心存僥倖,這些人就是這樣,只要刀不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他們永遠都是看客。今天我被收拾一頓,我認了,因為明天他們也會被收拾一頓,我好歹還能看個熱鬧。”
“那你跟他們有什麼區別?”程子昂皺著眉頭說道。
“他們做得,我做不得?”那個商販反問道。
“唉,就你們這個樣子,別找什麼九流了,自己人先打一架,誰贏了誰說話算話得了。”程子昂無奈地嘆氣道。
“誰跟他們是自己人,商場如戰場,我們彼此間都有殺身之仇,恨不得對方馬上死。”商販冷哼著說道。
“所以說和諧很重要,你們這些人啊...”程子昂無奈地搖搖頭,沒有繼續問下去,而是轉身離開了商販。
雖然沒有問太多問題,但程子昂覺得自己大概搞清楚了這裡的情況。
三人繼續在街上走訪詢問,綜合種種的訊息,他們終於完全瞭解了這座小鎮的情況。
這座小鎮被叫做彼岸鎮,或者對岸鎮。這個稱呼沒有多少浪漫的色彩,反而很戲劇性,其典故類似於伊斯坦布林,至少可以追溯到九州帝國大擴張的時期。
當時九州帝國的軍隊來到此地,這裡只是山越民的村莊。九州士兵在村子對岸找到一個農民詢問此地稱呼,農民以為他們是在問村子的位置,於是指著對岸說道:在對岸。
當時的九州語還沒有像現在這麼流行,農民說的也是土語,所以士兵回報的時候,就把這裡稱為彼岸村。之後雖然搞清楚狀況,但是這個稱呼依然沒有改變
再到後來,九州帝國在這裡設立軍鎮,就把這裡稱為彼岸鎮,這個稱呼也就一直沿用至今。即使是後來妖族人佔據了這裡,也依然沒有改變鎮子的稱呼。
彼岸鎮位於鳳虞邊境,距離邊境線只有二十多公里。這個距離看起來遠,但因為有馳道的緣故,想要入侵也就是幾個小時的功夫。
也正是因為靠近邊境而遠離京師,所以鳳虞朝廷對這裡的管轄非常有限,這些城鎮幾乎都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獨立封地。
而且令程子昂哭笑不得的是,造成這一切的,恰恰是鳳虞朝廷。他們那孱弱的統治力,甚至無法完全有效地統治京師周圍的領地,是名副其實的政令不出京。
所以不是這些城鎮不想獨立,而是朝廷根本就管不到他們,哪怕是派個官員過來收稅都做不到。
朝廷如此孱弱的統治力,就導致了鎮子往來的商販完全沒有上稅的概念,能逃就逃,一點都不會感到愧疚臉紅。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武雲宗的出現才會令他們如此咬牙切齒。因為這個宗門不光要徵稅,而且還要徵比朝廷規定的還要多的稅,這讓他們難以忍受。
當然,彼岸鎮本地也是有一些農產業的,但是納稅的大頭還是這些往來開店的商賈們。
商人彼此間的矛盾不一致,程子昂分析應該是他們委託鎮長,尋求九流的能人異士來解決這件事,所以鎮長才會找到先遣隊一行人。
在如此世俗的城鎮能否成功傳教,程子昂不太清楚,他也不怎麼關注。他更關注的是,武雲宗和彼岸鎮的矛盾要如何解決。
因為如果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雙方似乎都有問題,但也都顯得無辜。鎮子長期逃稅,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武雲宗徵收的稅率未免也太高了。
如果武雲宗多徵的稅都是給鳳虞朝廷的,那這倒無可厚非,最起碼也算是一種罰款懲戒。但事實上武雲宗只給朝廷規定的數額,多餘的自己就截流下來為己所用,那這就很不道義了。
所以,想要完美解決這件事,最好的辦法是讓雙方好好談談,談一個合理的稅率。
至於其他方案,無論是除掉武雲宗還是置之不理,都不太合適。要知道武雲宗再怎麼說也在幫朝廷做事,是有朝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