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雲政眯著眼睛,站在殿下聽著他的說辭,越聽越憤怒,額頭上青筋直冒。
他無法容忍安鄉良這番言論,因為他無法忘記兒子九雲霜臨終前的囑託。
這位九雲氏出身的世家子弟,臨終前的最後遺願,卻是希望父親不要牽罪於伊帕部落,以維持好不容易換來的和平結果。
九雲霜就和他哥哥九雲影一樣,明明都是武家出身,明明都是修煉者,卻都心繫國家,甘心為了文家朝廷奉獻自己的一生。
或許在他們眼中,從來都沒有文武之分,有的只是國家與個人的區別。
而今他在殿下,聽到有人說出這番言論,全盤否定文家為這個國家做出的貢獻,全盤否定自己兩個兒子做出的犧牲,這令他怒不可遏。
似乎是覺察到了九雲政的憤怒,一旁的夏木愚趕緊出面打圓場說道:“呃,依臣下之見,九雲將軍雖與文賊有所牽連,然依舊是為國獻身,此等功勞理應嘉獎才是。”
聽到他的話,另一個武家官員禾玉陵趕緊介面說道:“臣也是這麼想的,兩場戰爭雖均為文賊所啟,然我官軍上下奮勇作戰,定東西以平四海之寧。故不應以文武之別,而否千秋之功業。”
這兩個人倒是個明白人,知道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得罪九雲政。
要知道九雲氏與文家一直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況且九雲氏還有一位公主下嫁。
倘若九雲政真的不滿武家的統治,起北州之軍,合新軍之勢,詣京發起御前決鬥,那武家肯定是遭不住的。
因為無論是武家統治還是文家統治,北州九雲氏和雲州高風氏,都是東盛帝國不折不扣的強大軍閥。他們的行為,是左右決定帝國的走向的。
武家能否在京城站穩腳跟,就取決於九雲氏和高風氏的態度。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這兩大門閥士族都是武家勢力,但文家卻願意巴結的原因。
還是那句話,文家和武家之間的區別,可以分為狹義上的區別,以及廣義上的區別。
狹義上的文家,就是指不以修真者的力量獲利的家族。這些家族往往可能在修真這方面排不上名號,但卻可以依靠家族子弟在朝中的關係獲利。狹義上的武家則與此相反。
而廣義上的文家和武家,範圍就要大得多。
廣義上的文家,是指所有無法修煉的普通人。這個群體的數量,佔到東盛帝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所謂的文家朝廷,事實上就是廣義上的文家群體,當中的精英所組成的政治團體。
所以,如果按照廣義的文家劃分,幾乎整個東盛帝國的門閥士族都屬於文家。
因為即便是州姓,其家族內部也依然有不少人是天然不具備修煉體質的。修真和魔法是一樣的,資質不會隨著血脈相承,而是呈現出隨機性。
大部分情況下,文家主要信奉廣義上的文家和武家概念,而武家大多信奉狹義上的文家和武家概念
這樣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這樣的結果就是,文家朝廷可以輕易滲透進那些,在他們看來完全屬於武家的門閥州姓。
政治的核心,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文家朝廷依靠廣義區分理論,可以很輕易地從這些武家門閥士族當中吸收人才,轉化成自己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花州花雨氏以修真實力論家主,但其長子花雨玄,卻依然成為了文家朝廷的高官,甚至進入了決策的核心層。
而北州的九雲氏和雲州的高風氏就更是厲害了,因為這些家族加入文家的子弟,絕大多數都是修煉者。
甚至包括九雲影、九雲氏以及高風揚,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都是修煉者,但卻都成為了文家朝廷的一員。
雖然可以以文家朝廷想要拉攏雲北兩州這個理由,來解釋文家朝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