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自從白龍安登基開始,就局勢一下子就亂套了。
先皇的屍體還躺在皇宮裡沒有下葬,這些得勢的武家官員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們開始用自己人接替了大部分重要官職,將那些文家官員以莫須有的罪名判處入獄。
作為文家最大的依靠,伊川氏自然成為了他們下一個對付的目標。
不過伊川氏顯然並不打算就範,負責統領禁軍的伊川序,在禁軍倒戈後,立刻率領手下尹州軍與禁軍以及武家軍隊展開戰鬥。
這場發生在尹州地界的戰鬥持續了足足一個月之久,雙方不斷投入兵力。明明只是一場幾萬人的戰鬥,到最後竟然演變成一場人數超過三十萬人的大規模會戰。
尹州地界的文家士族門閥不斷派遣自己的軍隊支援伊川序,而武家方面也不甘示弱,不斷向戰場投入兵力廝殺。
隨著尹州大戰的爆發,期待伊川序率軍回援的期望已然成為泡影,逃回良玉府的伊川斐決心掘塹自守。
良玉府本身就易守難攻,伊川氏經營這麼多年,早已將這座規模龐大的府院打造成堅固的堡壘。
在此基礎上,伊川斐開始徵召人手,遣散多餘人員。但由於他平日的仁望,良玉府上至府兵,下至奴僕,皆願留下固守。
於是伊川斐開啟自家的武庫,取出武器裝備武裝這些人,將僅有的人武裝到牙齒,表現出抗拒的姿態。
事實上,雖然掌握了政權,但此時留在盛元乞蘭的武家勢力也沒多少兵力,大部分的兵力都投入到了尹州大戰之中,所以只能以武皇的名義,不斷譴使詔令伊川斐臣服。
不過伊川斐拒不奉詔,甚至不承認白龍安的武皇身份,顯然是準備破罐子破摔了。看不出來,文質彬彬的他在危急關頭,倒是血性十足。
無奈之餘,這些武家官員想到了被他們關進牢裡的那些文家官員,尤其是百長伊川慶。
伊川慶可是伊川斐的父親,現在伊川慶在自己手中,何愁伊川斐和伊川序兩兄弟不乖乖投降呢。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伊川慶竟在入獄沒多久就自盡了,這一突發事件徹底打亂了這些武家官員的部署。
他們手忙腳亂地封鎖訊息,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訊息走漏,伊川斐兩兄弟將再無投降的可能性。
不光是百長伊川慶,很多文家官員入獄後,因為受不了這樣的恥辱,絕望地在獄中自盡。一天之內,竟有上百名各級官員自盡,文家的骨氣大大超乎了武家官員的預料。
儘管這些武家官員一再封鎖訊息,但這樣的訊息還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
文家官員在獄中自盡的訊息越傳越邪乎,最後竟演變成了謠言,有好事者稱,武家打算將所有文家官員全部殺掉,一個不留。
此謠言一出,直隸那些還未被波及的文家官員紛紛棄印而逃,整個直隸地區的行政體系一下就陷入癱瘓。
面對這些窘迫的局面,這些掌權的武家官員叫苦不迭,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足夠的人去填補這些缺失的崗位,這直接導致盛元乞蘭周邊徹底陷入無政府狀態,政令難出盛京。
其實這些情況都是可以預見的,武家和文家天然不對付。武家一旦掌權,就算不對文家動手,都有可能出現騷亂,更何況這些武家人一上臺就對文家動手,搞得整個盛京雞飛狗跳。
眼下武家勉強還能維持盛元乞蘭城內的秩序,但城外早已亂作一團,各種盜匪賊兵橫行,各個城外集散的散,沒散的也開始築營固守,文家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秩序,徹底亂了套。
武家的軍隊與文家軍隊在百里開外的尹州地界大打出手,完全顧不上盛元乞蘭,這就使得在京城內擁護白龍安的武家官員顯得很窘迫。
現在伊川氏成為他們首要應對的大問題,隨著伊川慶自盡,伊川氏已不可勸降。伊川斐在城外良玉府固守,伊川序則領兵在尹州與武家軍隊大戰,一時勝負難分。
這些武家人掌權才過了半個月,情況一天比一天糟糕。他們顯然低估了秩序維護的難度,以為文家做得,自己也能做得。
但隨著行政體系的癱瘓,盛元乞蘭儼然成為了一座孤島,城外還有虎視眈眈的伊川斐,隨時可以出擊,破城挾持武皇。
一想到這些事,這幫武家官員就寢食難安。日思夜想苦思破解之法,直到這時,才有人想到,城中還有第三方勢力,或許可以幫得上忙。
於是在這一天,安鄉良帶上豐厚的禮物,親自登門拜訪先遣隊等人。
洛爾作為國師,即便朝廷已經換了武皇,也依然承認他的身份。早在先遣隊到達邊境之時,武家就不止一次的試圖拉攏洛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