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除了安鄉氏的族人,當然也有不少本土居民。這些人裡面,基本上能和安鄉氏族人和睦相處的,都是祖上被揍怕的,老老實實接受了安鄉氏齊州大姓的地位。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安鄉氏的統治,在他們看來,這群客家人佔據自己的土地,掠殺自己的族人,與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
這些人被安鄉氏稱之為野民,他們大多躲在齊州山區,一邊發展自己的力量,一邊盤算著有朝一日反攻回去,徹底趕走這些客家人。
窮山惡水出強民,因為常年奔波於陡峭山脈河流,這些齊州野民身手非常矯健,是非常理想的山地兵種來源。不少宗門也願意跑到九州的山區吸收這些野民,將其培養成簷行修煉者。
安鄉氏幾次集結優勢兵力清剿這些野民,但每一次都被打敗,損兵折將不說,還丟了面子。這讓安鄉氏的歷代家主,徹底打消了剿滅野民的念頭。
野民並非野,他們的族人散佈九州各地。甚至在前幾年,朝廷組建新軍的時候,還特地跑到這種山旮旯招募這些野民。
但是這樣的做法,卻更加加劇了安鄉氏和朝廷之間的矛盾。讓安鄉氏不可抑制地倒向武家這一邊。
先遣隊打算走齊州這條路,花間似向程子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因為雖然安鄉氏沒有明確宣佈站在武家這邊,但其實他們的已經在這麼做了。如果先遣隊全程走齊州,花間似擔心帝王宗的人沒辦法保護好先遣隊一行人。
她的建議是走江州至平原,如果可以的話,直接走海路北上,那樣不僅方便,而且還能繞過齊州這塊硬骨頭。
但是先遣隊內部經過討論後,還是堅定了之前的選擇,從齊州境內北上,哪怕和安鄉氏正面接觸也在所不惜。
之所以會這樣選擇,是因為洛爾想更深入地瞭解九州大概的情況,包括各州郡現狀,以及他們對於朝廷的看法。
這些問題可以在旅途中得到解決,但如果走海路的話,就只能去問利維坦了。這些老哥脾氣非常暴躁,就算先遣隊有半神鎮場,也難免擔心會被它們掀翻船隻。
洛爾隱約感覺到,九州的矛盾其實已經到了一個,量變即將引起質變的程度。武家主導的修煉體系,正在被文家主導的內閣政府慢慢銷蝕。
文家一步一步地試探著武家的極限,如果對方退讓,他們就向前一步,開始下一輪試探。
先是改土歸流,由中央派遣官員。而後又是改變九州境內妖族人的待遇,一步步解下扣在妖族人脖子上的枷鎖。
解放妖族人,是文家做的最大膽,卻也最隱蔽的一項改革。因為這項改革涉及九州人的命脈,一旦被驚起,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東盛帝國都會亂起來。
曾經洛爾並不認為,九州人願意做出改變,放棄以修煉為主導的社會評價體系。
但自從接觸到花雨庭後,洛爾改變了這樣的想法。花雨庭是花雨氏的希望,卻願意娶身為妖族人的緋玉,生下無法修煉的後代。
由此可見,確實有那麼一些九州人,或許他們本身就是修煉體系的一員,但是他們並不喜歡這套評價體系。
他們有的人就像花雨庭一樣,只要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哪怕後代永遠無法修煉,他們也無所畏懼。
改變一個國家乃至民族的慣性,靠的不可能只有政治制度,所以洛爾猜測,文家在另一些領域也進行了改變。
一個國家的組成部分,一般由政治、軍事和文化三個方面構成。
在政治方面,東盛內閣政府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們代表了九州的新態勢,那就是文官治國。
在軍事方面,東盛帝國的改變同樣顯而易見。別的不說,單單是將帥制度,就很值得稱道。
因為這套體系,直接剝離了武家對於軍隊的實際掌控權。
西天外戰爭的時候,洛爾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東盛帝國的軍隊本質上就是一支文官主導的軍隊。而作為武家的代表,那些將軍根本就沒有領導軍隊的權力,統兵的權力被牢牢掌控在作為文家代表的元帥手中。
但這二者都不能解釋花雨庭的行為舉止,那麼剩下的,大概就只有第三種原因了,那就是文化思想領域。
之前先遣隊一直認為,九州現在出現的現象,是文家在政治和軍事上的變革導致的後果。但剛剛分析來,顯然這些變革並不能成為花雨庭行為的解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