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船的煙囪冒著黑煙,依靠蒸汽機運轉著船側的兩個巨大的水輪,驅使著輪船朝羅恩河的上游駛去。
蒸汽機是戰爭結束的三十年裡,唯一被證實可以在異世界使用,並且已經投入商用的工業動力來源。至於地球的電力以及內燃機技術,包括無線電通訊技術,均無法在異世界使用。
兩個世界的不同也讓地球人在針對異世界的戰略裡有了更多的想法,傳統的地球軍隊機動通訊體系肯定是不可能在異世界使用了,唯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才能讓地球軍隊的科技優勢發揮出來。
雖然異界軍隊有魔法的加持,但畢竟地球軍隊的先進優勢就擺在那裡,不是簡簡單單的倚靠魔法優勢就能彌補得了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第一二次異界戰爭的時候,異界軍隊還認為地球人使用火器是一種很陰險卑鄙的作戰行為,但時至今日,大多數異界的冒險者都願意採購一支來自地球的火器,更別提那些裝備地球槍械的異界軍隊了。
地球人對異界的武器出口,曾一度導致地球方面的地區衝突出現了嚴重的武器短缺問題,因為哪怕是一二戰時期的老式武器,都會被商人收回來賣到異世界。
一把老式步槍能賣到10到15個奧德金幣,一枚金幣重量在十克左右,摺合成美元約5000到7500左右。雖然在異界黃金的衝擊下,地球的金價有所貶值,但一把老槍仍然能賺個3000到4000美元。相比成本,這簡直就是無本的買賣。
對於資本而言,只要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會保證到處被人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會變得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敢鋌而走險。如果不是有多國制定的武器出口原則約束著,恐怕現在異世界早就充斥著來自地球的武器了。
當然,作為天生的商人,那些嗅覺敏銳的布萊其人怎麼可能覺察不到這樣的機會。三十年裡,他們儼然已經成為了地球與異界溝通的橋樑。他們遊走於亞治城與烏魯魯市,用黃金來向地球人採購武器以及工業產品,然後賣到異世界。
當然,這兩種商品只是眾多商品的代表,因為它們的利潤很讓人動心,當然限制也很緊。除了這些商品,異世界向地球人採購數量最多的莫過於糧食。
雖然地球人帶來的農業生產技術讓異界的農業生產得到了飛速發展,甚至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圈地運動。但是隨之而來暴漲的人口讓異界國家仍然要向地球進口大量糧食才能勉強維持平衡。這樣就是為什麼,聯合統帥部認為他們的出兵駐守能很快得到教廷承認的原因。
因為即使是再虔誠的教徒,也是需要糧食來填飽肚子的。
地球人對異世界的態度一直很矛盾,一方面他們希望異世界能得到發展,以開擴他們的商品市場。另一方面,他們又懼怕異世界的快速發展會影響到他們對異界的干涉。
在異界戰爭之前,歐美各國普遍完成了去工業化,隨著異界市場的開啟,他們才尷尬地發現他們的高階工業製品在異世界毫無市場,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復古的軍工產品。因此在第二次異界戰爭結束後的三十年裡,他們又都灰溜溜地重開了工業體系。
對於即將到來的第三次異界戰爭,洛爾還是多少持樂觀的態度的。雖然聯合統帥部認為他們可能會遭遇到教廷軍隊的攻擊,但是一旦戰況開啟,地球人關閉工業品以及糧食貿易通道。恐怕不到一個月,異界各國就都會紛紛跪求教宗停止戰爭,滿足地球駐軍的要求。
因為滿載的原因,輪船的行進速度很慢,按照洛爾的計算,就算是日夜不停地航行,也至少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到達,所幸工業機器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休息。
輪船上滿載武器,還有武官和翻譯,在加上十幾名全副武裝的僱傭兵。說是讓先遣隊押運武器,倒不如說是護送他們抵達梅里婭的營地。
沿羅恩河往上,只有幾座浮橋,畢竟以輪船這樣的體積,想要穿過石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幸梅里婭公主所在的營地一路都沒有石橋。
船上的日子很枯燥,閒暇的日子裡,武官和翻譯紛紛圍著胡道可聽他侃大山,講先遣隊經歷過的風風雨雨。胡道可倒也沒害羞,把先遣隊形容得猶如神兵下凡一般,所到之處,敵人無不倉皇逃竄。這牛吹得連自己人都聽不下去,紛紛遠離了他。
白月仍然在翻看著父親給她的日記本,雖然她看得懂俄語,但也不是全部都能看懂,所以她隨身帶著一本厚厚的俄語詞典,不時翻閱查詢,真可謂是好學生的典範了。
洛爾則到處躲著唐默,甚至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會反鎖艙門,生怕她會半夜夜襲。越靠近梅里婭的營地,唐默就越顯得患得患失起來,每天都在擔心洛爾會被梅里婭給勾引帶走。
唐默偏執的舉動讓洛爾想到了未來筆記裡面的某個經典角色,他現在越來越擔心這丫頭會不會突然發作,為了獨佔自己而草菅人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經過了一個星期的航行,輪船終於抵達了梅里婭營地的渡口。梅里婭早就收到了斥候的報告,早早在渡口等待著他們的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