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劉備行軍的速度不快,可是諸葛亮的速度更慢,因為他走的路比劉備更難走,而且糧草的運送也更困難。更何況,諸葛亮行軍,是穩紮穩打,以正兵見長。
劉備率領三十萬大軍,而且蜀國最強的無當飛軍也在其中,因此諸葛亮十萬大軍的戰力,並不是很強,但是諸葛亮的信心很足。
在諸葛亮看來,荊州和西涼相比,對於新漢來說,要重要很多,因此劉備的三十萬大軍,不要說攻取南郡,只要能夠將新漢牢牢的牽制在荊州,那便是成功了。這樣東吳便不會被迅速滅國,吳蜀聯軍依舊是可以在南方利用長江擋住新漢大軍,如此一來,益州便是安全的。
而自己這一路,只要穩紮穩打,奪取武都,陰平,隴右,天水,還是很有把握的,然後根據新漢的應對,要麼繼續向西北,奪取金城,武威,姑臧,西平等郡縣,要麼直接攻打陳倉,威逼長安。
在大軍快要到達陰平時,各路的情報便送到了諸葛亮的手中。
吳班和吳懿只率領一萬兵馬,支援武都陰平,這一點諸葛亮並不感到意外。因為新漢目前實在沒有多餘的兵馬派往這裡。新漢的地域太大,許多地方都需要分兵把守,更何況在本次出兵之前,陛下劉備採用了司馬懿之策,分別派成公英前去西羌,說服他們出兵攻打西平郡和姑藏,同時讓先零羌與西鮮卑聯合出兵攻打北地郡。派張松前去東鮮卑和烏丸,讓他們出兵攻打幽州,如此一來,新漢可謂八面臨敵。
以新漢雄武皇帝丁偉以往的行事風格,他是寧可讓其他諸侯佔了便宜,獲得利益,也絕不允許外族侵入大漢的領地。
果然,從斥候送來的情報來看,老將胡軫和張濟分別鎮守西平郡和姑藏,沮授,閻柔,田豫等人率軍駐守在鎮北將軍府,長安鐘繇率兵駐守在北地郡。這樣的佈置足以擋住外族入侵,但是讓他們應對蜀漢的五路進攻,兵力卻顯得捉襟見肘。
不過從內心來講,對於新漢雄武皇帝丁偉這樣的安排,諸葛亮是非常欽佩的。在桓帝,靈帝時期,鮮卑,匈奴鐵騎南下,讓大漢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要說抗擊外族的民族英雄,近幾十年來,除了張奐將軍之外,當屬丁原丁偉父子。而對於陛下劉備採用司馬懿之策,引外兵進入中原,諸葛亮內心是反對的。
可是當諸葛亮看到丁偉只派陸遜率領五萬兵馬阻擋陛下劉備的三十萬大軍時,心中還是産生了一股震蕩。不知這到底是新漢雄武皇帝的一種自信,還是孤注一擲的冒險,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劉備的這一路大軍即使不能勝,至少也不會敗,諸葛亮可以放心了。
因為在剛開始出兵時,陛下劉備將成公英派往西涼,讓周不疑坐鎮成都,他的麾下只有黃權,伊籍,董和等人,如何能是龐統,徐庶,郭嘉,荀攸等人的對手。現在看來,丁偉滅吳的決心不會變了,那麼陸遜就算再有智謀,也只能勉強擋住蜀漢大軍,自己便可以放心的在西涼一展手腳了。而且從西涼,兵出祁山,北伐中原,早就是諸葛亮心中的宏偉藍圖,現在率領十萬大軍,終於可以實現了,心中自然豪氣幹雲。
於是諸葛亮立刻命令馬超率領五千兵馬為先鋒,迅速向陰平進發。
“來人,傳楊儀!”馬超領兵走了之後,諸葛亮又派人將楊儀找來。
“參見丞相!”楊儀向諸葛亮拱手行禮。
“威公,我大軍糧草運送如何?”楊儀負責諸葛亮大軍的糧草運送。
“回稟丞相,目前運到的糧草可供我十萬大軍用十天,十天之後,如果沒有天雨,糧草可以接濟上。”
楊儀雖然曾經是荊州官員,而且當時只是一個縣令,一個偶爾的機會,諸葛亮發現其腹有大才,便推薦給劉備,做了犍為太守,此次出兵,諸葛亮將其帶在身邊任主簿,負責糧草呼叫。
“威公辛苦了,雖然三四月份西涼少雨,但我們也不可不防,糧草運送還需加快!”諸葛亮當然知道糧草運送的難處。
“丞相放心,屬下一定鼎力去辦,絕不讓我大軍的糧草接濟不上!”
楊儀走了之後,諸葛亮面帶愁容,蜀中乃是困龍之地,無論向何處出兵,糧草運送都是個很大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佔領關中之後,就地屯田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可是佔領關中又談何容易啊。
“稟報丞相,郭攸之奉夫人之命,來見丞相。”正在諸葛亮為糧草運送之事愁眉不展時,一名兵士進來稟報。
“郭攸之?”諸葛亮一聽郭攸之來了,心中一喜,“快快讓他進來!”
郭攸之是蜀漢的工部侍郎,不過蜀漢工部實際上是由諸葛亮的夫人來負責的。諸葛亮及其夫人都受到黃承彥的影響,對製造一些精巧的工具很感興趣。尤其是看到洛陽的工部在馬鈞的負責之下,不斷有新式武器和農具問世,那麼蜀漢也建立了相應的工部,並且從國庫撥發一些錢財,招募了許多能工巧匠,負責建造。他們也發明瞭一些農具,提高了農業的産量,也改進了許多兵器,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其中最主要的諸葛連弩,便是最厲害的防守利器,新漢大將武安國,高覽等人就是死於這種利器之下。
為瞭解決蜀道運糧問題,諸葛亮和夫人一起研究一種新的運糧工具,命名為木牛流馬。現在夫人派郭攸之來軍中,諸葛亮心中自然很驚喜。
“丞相……”
“演長,可是木牛流馬製造出來了?”諸葛亮一看見郭攸之,立刻打斷了他的話問道。
“正是……正是……”郭攸之一邊行禮一邊說。
“運糧情況如何?”諸葛亮再問。
“丞相,其載重量為一歲糧!”
“一歲糧!太好了!”諸葛亮一聽大喜,一歲糧,大約四五百斤啊!
“每日特行者數十裡,群行三十裡。”郭攸之補充說。
“哈……”諸葛亮所有的憂愁都煙消雲散,“太好了,真是天助我蜀漢,我十萬大軍的糧草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