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二天,麴義也沒有挑戰,孫策自然不會再出城了。烏程城外雖然旌旗蔽日,刀光劍影,但是卻很平靜,新漢大軍既不挑戰,也不攻城,反倒讓城中的吳景感到不安。
吳景馬上派出一些斥候,去打探一下,看新漢大軍都在做什麼。天快黑的時候,總算有斥候回來,探得了一些情報,原來漢軍正在打造攻城器械。
聽了這個訊息之後,吳景總算鬆了口氣,但隨後又有些緊張起來。
一般的攻城器械,都是隨軍帶來的,現在在營中打造,那應該是什麼呀?聽說新漢有一種馬鈞炮,非常厲害,難道是它?
吳景猜得沒錯,正是馬鈞炮。不過不是在打造,而是安裝。
經過洛陽的工部多次改造之後,馬鈞炮解決了攜帶不方便的問題,那就是將所有馬鈞炮的尺寸大小都統一起來,不像以前的那樣,根據木料的大小製作。這樣就可以將各個零件運到城下之後,再進行組裝。不但運送方便多了,而且損壞之後,還可以互相利用,將幾架壞的,組裝成一架好的。當然,這些改進方法自然是在丁偉的點撥之下,工部才想出來的。因為這個時期的製造業,都是生産一個個單獨的成品,每個成品都是根據材料的不同形狀完成,所以大小都不同。一旦某個部件損毀,便很難修複。
在漢軍的兵種中,又出現了新的一類,丁偉將其命名為“工兵”,他們的任務不是打仗,而是運送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這些兵士的統領都是工部官員,運送到指定地點之後再進行安裝。
五天之後,上百架馬鈞炮安裝完畢。這麼多的馬鈞炮如果放在以往,要運送過來,恐怕需要幾萬兵士,而現在,兩千名工兵就可以完成了,其效率之快,讓所有將領都很嘆服。
一百多架馬鈞炮,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烏程城外,每個城門之處都有二三十架,後面是一車一車的石塊。而在西門之外,還有一車上面裝的不是石塊,而是一些密封的陶罐,這便是新漢的新式武器震天雷,這一戰也是震天雷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
看著城外的陣式,城頭之上的吳景心中一陣膽寒。就烏程這座小城,經得住這麼多馬鈞炮的轟擊嗎?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麴義率領三千大戟士出了營門,在大戟士的後面,還有五千兵士,。來到城下,麴義將手中長槍一揮,大喝一聲,“發射!”
這時一名兵士將一枚震天雷放在馬鈞炮的發射槽中,然後點燃引線,隨著前面的兵士向下猛力的壓下發射臂,震天雷飛向了天空。
城頭之上的吳景有些奇怪,這麼多的馬鈞炮,為何只發一枚石塊?
第一次發射目標,顯然並不準,震天雷落到了城下。
然而就在落地的一瞬間,彷彿晴天一聲霹靂,震耳欲聾,城頭上的吳景感覺城牆似乎都晃了晃,耳朵似乎聽不到什麼東西,只是嗡嗡直響,頭痛欲裂。
震天雷的巨大響聲,整個烏城城內外都能聽到,而且他是發起攻擊的訊號,緊接著所有的馬鈞炮開始向城中發射石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