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李儒剛剛起床,看到一名衛士急匆匆的跑進來,“稟相國,潼關戰報!”
“潼關戰報?”李儒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絲不安,趕緊接了過來,開啟戰報一看,臉色大變!
戰報上只有八個字,“牛輔被殺,潼關失守!”但這八個字,彷彿晴天一聲霹靂,惡狠狠的砸在李儒的頭上,讓他頭腦發暈,身體搖搖晃晃,險些跌倒。
“快……快請李郭二位將軍……”李儒顫聲說道。
“諾!”那名衛士匆匆下去。
“軍師,出了什麼事?”時間不大,李傕和郭汜聯訣而來。
“牛輔被殺,潼關已經失守!”李儒顯得焦急萬分。
“什麼,潼關失守?大將軍不是有一萬兵馬嗎?如今兵臨潼關的只有六千人,潼關怎麼可能失守?”李傕一聽,根本無法相信。
“現在不是究其原因的時候,我們馬上需要補救,否則丁偉兵臨長安城下,一切都晚了。”
“軍師說吧,我們現在要怎麼做?”李傕也不再多說,潼關的重要性,他和郭汜自然明白。
“我估計丁偉的大軍已經駐進了潼關,而他下一步的目標肯定是搶佔渭南和藍田。渭南離潼關太近,我們已經來不及了,你們兩人率領三萬兵馬即刻搶佔藍田!”
“軍師,長安地區一共只有四萬兵馬,我們帶走三萬,只剩一萬兵馬,光守城都不夠,如何防禦整個長安地區?”李傕說。
“對呀,軍師。”郭汜也說,“要不我們帶兩萬兵馬吧,保證守住藍田!”
“丁偉用兵詭詐無比,兩萬兵馬根本守不住。”李儒擺了擺手,“兩位將軍只管放心。長安城我自有辦法,只要藍田不失,我定會保長安無憂!”
“諾!”李傕和郭汜領命下去。
“來人!”李儒又大喊一聲。
“相國有何吩咐?”幾名衛士進來。
“傳令右將軍段煨率領兩萬兵馬火速趕往長安!”
“諾!”
“傳令左將軍徐榮,馬上率軍回撤鹹陽佈防!”
“諾!”
“傳令京兆尹胡軫將朝中所有大臣幽閉府中,不得外出,若有違抗,就地問斬!”
“諾!”
下完了這一系列命令,李儒彷彿鬆了一口氣,無力的斜靠在椅子上。
潼關內,牛輔的府中,現在已經打掃的幹幹淨淨,丁偉,荀攸,賈詡三人正坐在議事大廳。
這麼快拿下潼關,很出乎丁偉的意料,也很出乎荀攸的意料。整個策劃者當然是賈詡。不過賈詡現在最佩服的,還是主公丁偉,因為他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的體會到隱風閣的重要性,上一次偷襲孟津渡,這一次智取潼關,隱風閣都當居首功。當初偷襲孟津渡,就是丁偉最先提出的,而此次智取潼關,則是他總結上次經驗所想到的辦法。
“此次兵不血刃拿下潼關,全憑文和的妙計呀!”丁偉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是啊,此戰雖小,但卻是一種新戰法的開端,以後必將載入史書。”荀攸若有所思。
丁偉完全相信荀攸的話,他也相信,以後各諸侯都會慢慢注重細作和諜報工作。
“這李儒的反應確實夠快,當初我們只想到長安和鹹陽的兵馬他不敢輕易調動,卻沒想到李儒竟然用這種辦法解決了。”賈詡看了看地圖,“搶佔藍田,的確是一步好棋,挽救了他的敗勢。”
潼關攻破之後,趙雲和太史慈馬上去搶佔渭南,而原計劃,丁偉的大軍一入潼關,就讓張飛和龐德去搶佔藍田。因為李儒要調兵,能調的只有右扶風的徐榮,而徐榮距離藍田,至少有兩天路程。
但是沒有想到李儒當機立斷,讓長安的李傕郭汜率兵搶佔藍田,將鹹陽的段煨調到長安,讓右扶風的徐榮回撤鹹陽,這樣雖然八萬大軍同時調派,花費了很多錢糧,但卻及時的搶佔了戰略要地藍田,解救了危局。
“文和,公達,我們下一步該當如何?”
“主公,李儒分別在藍田,長安和鹹陽,佈下重兵,一是三地形成犄角之勢,無論我們攻擊何處,其餘兩處都可援助,並夾擊我軍。同時,若是他們出現好的機會,亦對我軍展開反擊。”荀攸指了指地圖說,“不過有利必有弊,如此一來,我軍兵力上卻有優勢,他們三處任何一方,都無法對我軍構成威脅。而三處要聯同作戰,之間又有一定的距離,不易互通訊息,相互協作,因此我們率軍直逼長安,然後紮下營寨,以不變應萬變。”
“公達所說有理,若是李儒要守,時間一長,長安城中必然生變,到時我們見機行事,定可一戰而平李儒的西涼軍!”賈詡也完全贊成荀攸的話。
“好,就依此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