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覽在安平國一駐軍,鉅鹿太守張揚,可就有些坐不住了。明眼人一看就清楚,這支軍隊的目標就是鉅鹿。
最後張揚與麾下大將楊醜商議,決定向渤海太守袁紹求救,讓他出兵,設法牽制高覽,最好能讓高覽離開安平國。
劉和來到渤海國時,袁紹派許攸等人將其迎入太守府,照例又是對劉虞的一番痛惜。之後,談起攻打公孫瓚的事,袁紹馬上贊同。
於是,袁紹讓主薄陳琳寫了一篇《討公孫檄文》,歷數了公孫瓚的數條罪狀,最後打起劉和的旗幟,以為父報仇為名,準備出兵北進幽州。
而在這個時候,袁紹又收到了張揚的求救信,與手下眾謀士一商良,決定派大將麴義和謀士郭圖率領五千兵馬,進入鉅鹿,逼迫高覽退兵。
渤海城外,袁紹誓師北伐,兵分兩路,一路由劉和率領他的七千兵馬,大將朱靈率五千渤海軍,借道青州,直逼廣陽。另一路由袁紹親自統帥,共計大軍兩萬,帶著顏良,文醜,高幹,朱靈等數員大將,田豐,許攸,逢紀等謀士,由常山進入幽州,威逼範陽和燕國。
這場大戰的帷幕一拉開,整個大漢又是一片震驚之聲,有識之士已經看到,青,冀,幽三州,不久之後,將會全部陷入戰火之中。
遠在荊州的劉表,也開始關注這場大戰。
襄陽州牧府中,劉表將蒯良,蒯越,蔡瑁,伊籍,傅巽,韓嵩等人全部召來,商議大事。
劉表一直以來都是重文輕武,盡管如今亂世,經常要打仗,但他依然認為,武將無需參與這些謀劃,只要接到命令出兵徵戰即可。
“諸位,如何看待幽州之戰?”劉表將這份情報傳示給了眾人,其實這件事情眾人早已知曉,甚至私底下也都議論過。
“主公,袁紹名義上是助劉和為父報仇,實際上是為了謀取幽州,搶佔公孫瓚的廣陽,範陽和燕國三郡,恐怕劉和是引狼入室呀!”蔡瑁首先說。
“德圭說的不錯,袁紹帶了兩萬大軍,又有顏良文醜這樣的萬人敵,田豐許攸這樣的智謀之士,待到公孫瓚一滅,劉和的末日恐怕也就到了。”韓嵩贊成蔡瑁的話。
眾人也都你一言我一語,其實內容相差不大。袁紹要奪幽州,其實這一點,稍有見識的人都能看透。
“恐怕不止這些啊!”看到眾人議論的差不多了,蒯良開了口。
“子柔兄有何高見?還望道來。”聽了蒯良的話,一直都未開口的傅巽,急忙說。傅巽是荊州曹掾,他有識人之名,認人很準,剛才看到蒯良一時沒有說話,就知道此事並非表面看上去那樣簡單。
“主公,公悌兄,袁紹絕不止只想得幽州這三郡,他的目標還有青州和冀州。”蒯良上前一步,向劉表施了一禮。
“青州和冀州?”韓嵩一聽,先是一驚,隨後又有些不以為然,“恐怕一個公孫瓚都夠他對付,他哪來的精力呀!”
“德高兄,有些事情,只要謀劃得當,並不需要多少兵。”蒯良平時看不起韓嵩,認為他是一個見利忘義,見風使舵的小人,所以語氣並不怎麼客氣,“出兵之前,袁紹己派大將麴義和郭圖,帶領五千兵馬進入鉅鹿,張揚並無大才,用不了多久,鉅鹿就會成為袁紹之地,冀州牧韓馥遇事優柔寡斷,冀州北部只有高覽的五千兵馬,恐怕等到韓馥反應過來,整個冀州北部就已經成為袁紹的地盤了。”
“那青州呢?”蔡瑁問。
“劉和借道青州,這焦和是借還是不借呢?”
“這個……”不光是蔡瑁,眾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發現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如果不借,失了道義,佔據幽州三郡的袁紹,肯定會馬上出兵青州。如果借道,朱靈的五千大軍,估計就不走了。說穿了,還是青州太弱,除了北海太守孔融和東萊郡的關羽,其他各郡,彈指間便可破。”
“袁本初的時機選的好啊!”劉表聽完之後,不由得贊嘆了一句。
“主公,其實有些機會是創造出來的,並不是等來的。”蒯良話峰一轉,“主公試想,前段時間,劉和為何無緣無故的被困在了鉅鹿?”
“是何原因?”
“這是一盤大棋,現在才剛剛開始。”蒯良若有所思的說,“如果我沒猜錯,佈局者一定是田豐!”
“主公,既然袁紹趁著丁驃騎遠徵遼東之計,出兵幽州。那我們也正好趁此機會,收複南陽!”蔡瑁突然雙眼放光,“如今南陽黃忠與陳宮,和曹操大戰於豫州,真是天賜良機呀!”
“子柔以為如何?”劉表本來要直接下令,但卻發現蒯良心中似有疑或。
“主公,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曹操當時兵進汝南,就是因為不知彼,結果吃了大虧。如今在豫州,勢成騎虎,進退兩難。”
“哈……”劉表聽了蒯良的話,輕松一笑,“子柔,這點你盡可放心,曹孟德前段時間己將南陽情況詳細告訴了我。”
“哦……”
“南陽如今只有三千兵馬,統兵將領乃鄧當和呂蒙。”劉表拿出信,晃了晃說。